“妈,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茜草一直坚信。
“对,日子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妈妈也由衷的感叹。
寒假在家里,茜草辅助了妹妹玉亭和弟弟佳齐的功课。已经下了一场雪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悠悠,随风舞动。一开始下得大,后劲就没了,下一会就停了,地上没有积雪。
修善开始忙碌起来了,和面,蒸馒头。她一圈一圈地折着面团,蒸出来的馒头就像店里卖的一样,可以一层一层地揭开来。
蒸完馒头,做煎饼。修善把和好的面糊往鏊子上一放,用竹貔往前推着面糊,一圈一圈,直到中心点,竹貔往下一抹,一张圆圆的煎饼就好了,火在下面烧着,一会就穿出煎饼的香味。她从一边用竹貔挑起一角,然后一揭,整张煎饼就完成了。
景和坐在旁边将做好的煎饼叠成正方形,薄薄的一张,修善的手特别巧,在村子里都是出名的,手脚麻利,做的东西好,速度还快。煎饼越薄越好吃,就有人调侃,吃别人做的一张煎饼能饱的话,修善做的煎饼要吃三张。
馒头、煎饼已备好,接下来就是炸丸子。
田里收获的白菜和红心萝卜都放在地窖里。景和一大早把萝卜从地窖里拿出来,太冷了,已经冻住了。放在大盆里,用手压井把水打出来,井水暖暖的,他拿着刷子给萝卜“洗澡”,洗干净以后,修善把萝卜一个一个刨成细丝。
景和在大桌子上切肉,要把肉切成肉沫。不时从屋里传出来“当当”的声音。还有“刺啦刺啦”的刨萝卜的声音。
肉沫切好后,留下来一部分放着。修善将萝卜丝放在桌子上“嘚嘚”地切碎。然后再把肉沫与萝卜放在一起,再剁剁剁,直至混合在一起。将这些都放在盆里,放上调料和面粉,一边放面粉一边搅拌,直至完全混合。
景和烧灶,锅里烧热后放上半锅油,油热,修善用小勺子挖一勺放进油锅里,一个接一个的丸子下了锅,锅里“滋滋”地响着,白色的丸子变成金黄色,萝卜的香味混合着猪肉的香味,茜草、玉亭、佳齐闻着香味就出来了。
第一个丸子要祭天、祭灶神,第二个才可以吃,他们三个在那里排队,丸子一上岸,就被塞进了嘴里,茜草给景和一个,玉亭给修善一个,一家人一边吃一边说着真好吃。
修善都来不及做。直至他们吃饱,丸子才慢慢堆积了起来。
以前像这样吃的话,修善总要凶他们,叫他们每人吃两个就不准再吃了,而现在,她看着他们吃,却是笑开了花,还要说:“慢点,小心烫!”
日子越来越好了,修善也变得更大方了。
幸福,满足,可能就是这样!
像这样的温馨生活,茜草真是盼望了很久,很久。
大年三十一大早,景和和佳齐一起贴春联、放鞭炮,茜草烧着火,玉亭帮修善洗菜切菜,玉亭的刀工好,切的土豆丝又细又长,还很均匀。茜草就打下手。
萝卜烧鸡肉、红烧鱼汤、芹菜羊肉、大白菜猪肉炖粉条,再来一道酸辣土豆丝、一道菠菜丸子汤,全是大盘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吃吃、喝喝。村子里的习俗是中午吃大餐。
一家人围在一起,旁边还有煤球炉在煮着东西,“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茜草,你喜欢吃鱼头,鱼头给你吃,高三了,吃的时候吸吸鱼脑,补脑子。”修善招呼着茜草。
“好!”鱼脸上的肉那可是绝美,茜草开心地吃了起来。
“那我呢?”玉亭连忙问。
“肚子上的肉给你吃,没有刺。”修善宠溺地看着玉亭,玉亭什么都要跟姐姐比,就是成绩比不了。
“妈,你这样分了,那我吃什么?”佳齐提醒妈妈,“您还有个儿子呢。”
“男孩子不要怕吃苦,你就吃鱼背吧,刺多,吃慢点。”男孩子要能吃苦,修善一直这么觉得。
大家都笑了。
小时修善总是吃骨头,不管是鱼骨头还是鸡肉骨头,茜草开始怀疑骨头是不是特别好吃,因为妈妈吃得特别香。等到她大了一些也开始吃骨头,妹妹也开始吃骨头,骨头慢慢吃起来确实味道不错,但是肉少了很多。她们知道妈妈不是喜欢吃骨头,而是要把肉留给他们吃。
两个姐妹就开始吃骨头,没有骨头吃的妈妈,肯定会吃上几块肉,但结果是妈妈连骨头都没得吃了。姐妹只好给妈妈夹肉吃。肥肉大家都不太爱吃,吃一两块就腻歪了,都留给爸爸吃,爸爸好像吃什么都特别香。
今天中午的饭菜丰盛,肉肯定够吃,肉吃多了会腻,盘子里的素菜所剩无几,只剩下肉了。晚上可以再在里面混上素菜这样晚饭就解决了。
晚上,大家早早地吃好饭,打开中央一套,瓜子、花生、糖果等已备好,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等待中央一套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是茜草他们家的习惯,春晚一定要坚持看完。现在家里还是黑白电视机,14寸的。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初一一大早,修善早早地起来包饺子,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吃肉饺子。等到大家陆陆续续起来,欣赏完外面的银装素裹,就围着桌子坐好包饺子,月亮形的饺子,边缘要捏出花边。
玉亭负责擀饺子皮,这可是她的绝活,修善教的,饺子皮擀的薄厚均匀,而且圆圆的。更绝的是她能让饺子皮在擀面杖下面旋转着跳舞,一会会的功夫,一个圆圆的饺子皮就擀好了。
包饺子,修善当然是包的最漂亮的,其次就是佳齐,别看他是个男孩子,他的手指修长,做起来活来灵巧得很。当然,茜草包的也不错。
景和开始剥大蒜,接着把蒜瓣放进蒜臼子里,用木杵捣烂成泥。再把蒜泥放进碗里,倒上调料,一定要放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