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城门二里外的一处丛林里面有一个大坑,苏强一家就被扔在这儿,和先前的几位同乡放在一起。
就在几名士兵走远后,在坑边一株松树后面走出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老人走到坑边站立许久,忽的摇头叹道:“唉!都是苦命之人,何苦造此杀孽。”
说着他纵身跳入坑内将苏强的孩子抱起抚了抚他的额头道:“今日下山采药,途经此地,偶见当今之世道与往日无异,本不想理睬,但你与我有缘,且医者仁心,老头子我自然要搭救于你。”这话自然是说给怀中孩子听的,然而他能不能听见就是另一回事了。
说完老人抱着孩子,脚上只是轻轻使力便跃上坑边,接着右脚轻轻一踏,顿时四边的坑壁顷刻间倒塌,坍塌的泥土正好将坑中的几具尸体掩埋,同时间老人将孩子背在背上,转身离开此地,往密林深处走去,嘴里还喃喃的说着:“当今的人心竟与这坑中弃尸一般,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腐烂,最后只能与这污泥融为一体,实为可叹。”
老人背着孩子由深夜一直走到第二天上午,直走到这座大山的最深处,这才到了自己的茅屋前,只见屋前有一个小凳子,一口大水缸,水缸旁边砌着一个土灶,土灶上面一口大锅,锅里还有一个药罐。
接着推门进屋,屋内摆设也十分简单,只有一张床,床上放着一张被子一个枕头与老人平日换洗的衣物,床铺旁是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一套茶具与一副碗筷,桌旁放着一条长凳,紧挨着的是一个大浴桶,浴桶靠墙,墙上挂着一把镰刀,镰刀下方放着一个装有草药的背篓。
老人走进屋内将他背上的孩子湿透了的衣服除去后放在床上用被子盖好,又将自身衣物换下,一并挂在外面,好在外面雨已停了。
做完这些他在背篓里取出些草药,不一会儿在外面熬好药汤端到床前,喂给孩子喝下后又催动内力轻抚孩子的腹部帮助他吸收,药汤果然有效,半刻钟的时间原本气息虚弱的孩子,慢慢恢复过来。
又过了半刻钟,嘴唇也恢复了血色,与此同时,孩子原本紧闭的双眼也慢慢睁开了,但依旧无神。
“娘,我渴。”这是孩子睁眼后说的第一句话。
闻言老人连忙倒了一杯水喂他喝下,孩子这才彻底恢复过来,同时发现不在自己的家,眼前这老爷爷也不是自己认识的人,他看着老人问道:“我在哪里?我娘呢?”
老人看着孩子柔声回道:“你在我家,你们村里发了大水,就只有你一个人活了下来,我正好路过那里就把你抱回来了。”
闻言孩子并没有任何反应,依旧睁大双眸看着老人,貌似老人刚才说的他并没有听懂。
老人一拍额头心中暗附道:“这才一两岁的孩子,他哪里明白这些。”接着又对他说道:“你爹娘去很远的地方了,在他们走之前把你托付给我,以后你就跟着爷爷过了,等你长大他们就回来接你。”
然而孩子根本不听老人说话,依旧只是叫着要娘,见不到就一直哭,老人没照顾过孩子,对此显得十分手足无措,只能任由他哭闹,好在他哭累了也就睡着了,老人看着熟睡的孩子如释重负的说:“睡吧睡吧,逝者无以复生,这是你的命数,在生命最后一刻遇见了我,这也是命数,更是咱两的缘分。”
刚开始几天每次只要孩子一醒就哭着喊爹娘,每次老人都连哄带劝的,却起不到一点用处,被折腾的是心力交瘁,不过好在小孩儿适应能力强,时间一长哭闹的次数也就少了,老人这才能跟他说上几句话,然而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这孩子却不记得,只知道爹娘的名字和自己的小名叫豆子,老人也就叫他小豆子了。
又过了半年,老人与孩子混的越来越熟,在相处过程中他发现这孩子头脑灵活,十分聪明,自己对他是越来越喜欢,同时也害怕以后等他长大了离开自己后会学坏,就想着先教他认字,多读圣贤之书,自己在旁循循教导,将他培养成一个明理的人,这样自己到时就算不在人世也安心了。
抱着这想法的老人在某一天坐在门口将自己刚吧嗒两口的旱烟靠在墙上对着一旁逗弄蚂蚁的孩子喊到:“小豆子跟爷爷去采药好不好?”
孩子闻言立马扔掉手中的树枝几步跑到老人身前兴奋道:“那好的很。”山里没人本来就十分无聊,因此每次和老人去采药他都会十分开心,因为路上老人每次都会给他讲很多好玩儿的故事。
“那好,你去帮爷爷把背篓和镰刀拿来。”老人摸摸他的头微笑说。
孩子乖巧点头,走进屋去不一会儿背着一个和自己差不多高的背篓走出来,老人到一旁让他走在前面自己在后面跟着,然后笑着看孩子的脚底撞到背篓的底部,然后背篓上半部分撞在他的头上,如此反复,就好像两个人在打架一般,每次见到这一幕老人总是忍俊不禁。
过了门前好走的小道后孩子就会钻进背篓里由老人背着走,然后老人就会讲故事给他听,这样孩子就会在背篓里老实的待着,但今天老人却迟迟没开口,孩子立马就不安分了,在背篓里左摇右晃的,好在老人是习武之人下盘稳健,不然早就摔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