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苏淮南还耐心解释了,何为铸剑宗师和山上宝物的品秩划分。
三座天下,铸剑匠人分为一至十二铜,层次分明,以八铜为分水岭,八铜及之上可称铸剑宗师。
兵剑法宝亦按锻造出的品秩分为赤铜、炎银、焚玉,炽金和传说中的无垢仙兵。
苏锦麟暗暗记下。
之后,父子挥手告别,苏淮南又回到给剑炉供水的一条庞大地下河流,仔细打量水质,还时不时触及水面,好似在拿捏水的清浊阴阳之别。
苏锦麟则想着今晚就不去观瀑阁了,先回书房,把那位读书人亲笔的《春秋泽被》好好温读温读。
一路上他将今日之事在脑海中整理归纳。
世间有三座天下。
山上天下。
战国天下。
春秋天下。
天下之中有无所不能的四脉修士,炁修宗师、兵家武夫、符箓天师,剑修。
酒鬼卢老头儿是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大剑仙,赠了他一场妙不可言的春秋大梦,梦里见天下,似真似假。
浩然书院的院长兼教书先生齐仲春是儒家的炁修大宗师,齐仲春赠了他一根木簪子和一本亲笔书就的善本古籍,还有学塾的钥匙一并托付给了他。
他在大梦中见着了十个大如山岳的金字。
“官天地,府万物,剑承天下。”
他入了修士下五境中的第一境,辟谷境。
大梦中有一道三岔口,左边是宽敞大路,畅通无阻。右边是泥石路,羊肠小径,曲折蜿蜒。正中央是一条碎裂的断路,却依稀有纹路绵延到无边无际。
当然了,还有老人说的,剑修一脉,大路朝天。
他难以释怀的深渊洞窟,那些如大蟒辟道的摩擦痕迹,那些猩红滚烫的鲜血,历历在目。
最后,还有那位端坐于断崖之巅,身后是冬季明月的玄衣女子,梦醒时分,她说,你终于来了……
苏锦麟愁眉不展,可以说,短短一场梦,把他前半生对于世间的认知全盘推翻了。
他憧憬却畏惧,人之常情。
回到书房后,他从紫檀雕云书柜最底下,取出了一本青色纸质的善本古籍,他吹拂了灰尘,准备伏案就读。
桌案上,青色古籍似乎盈盈泛光,和煦如春风。
书名,《春秋泽被》。
《春秋泽被》通篇以鸾飘凤泊,颜筋柳骨的篆字书就,写字之人定是一位学问千丈万丈高的读书人。
苏锦麟深呼吸口气,翻开扉页,其实几年前他兴致缺缺的看了几眼这本古籍,甚至算不上读,只是随手翻了翻,然后就丢到一边儿,该吃吃该喝喝,把看书这茬儿抛诸脑后,毕竟他觉着读篆字太费心思。
此时此刻,他知道扉页正中央有一行蝇头小篆,是那位读书人写的注疏。
春秋山河,泽被苍生。
短短八字,贯穿全文,阐明经义。
其实他看得懂篆字全都归功于那位不知缘由,画地为牢在观瀑阁九层的老夫子,宋玺。
少年呢,从小到大,只要犯了错,苏淮南也不打也不骂,就是把他送进观瀑阁老夫子那里领罚。
观瀑阁是红钗洲的某位鸿儒赠给苏淮南的建庄大礼,号称藏了半座天下的精华书册,琳琅满目。
儒家道教佛门,庙堂江湖异闻,囊括四洲文气。
老夫子处罚的方式也很直接,随手挑选几本他觉着道理经义尚可的书籍,责令少年抄写全册,并且要倒背如流。
如有道法不通,字义晦涩,老夫子还会耐心至极的授业少年。
譬如篆字,就是老夫子循序渐进,细腻而缓慢的教会少年。
时至今日,少年肚子里装着的笔墨,着实不少了。
所以那位读书人离去之前,才会轻轻说道少年。
其实已经够高了。
痛定思痛,苏锦麟稳定心神后,缓缓翻开了书封扉页,可这一次,他堪堪望了一眼那行八字注疏的首字,春字,就再也不敢或者说不能看下去了。
刹那间,他犹如被一座无形的山岳镇压,以他为圆心,周身一丈距离的地砖如蜘蛛网般张裂开来,他双脚脚底嵌入地面半尺有余,他抵着牙,颤抖不止。
就像大梦中,老人赠他的那缕剑气,从内而外,洗涤筋骨,何其痛苦。
而这个“春”字却是由外至内,压的他四肢百骸微微作响,大汗淋漓,压垮了少年的精神气。
苏锦麟这才记起来,齐仲春说过,天下真正的文字其实很沉,很沉。
只是他没想到,文字是这般无以言表的威压沉重。
就当少年精疲力竭,即将昏厥之际,那根木簪子竟然兀自飞离少年的发冠,轻轻的飞到书封底下,合并书籍。
苏锦麟瞬间如释重负,他趴在桌案上,大口喘息,一炷香时辰后,他恢复了些气力,仔细端详着木簪子,半晌无言,他觉着以他的见识实在看不出这根木簪子的门道,索性收回了木簪子,心有余悸。
他猜想,是他入了所谓的,什么修士第一境辟谷境的缘故,所以才不能,或者说没资格窥探天下真正的文字。
原本他肉体凡胎时,是个俗人,再如何认真专研《春秋泽被》也无法看出半个真字来。
他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我让宋夫子讲解《春秋泽被》时,他一副‘那还不如杀了我’的表情。”
天下真正的文字,单单一个春字,就沉如山岳。
想到此处,他心中震撼却又无比喜悦,他满怀憧憬的喃喃道;“齐先生,是不是等我什么时候能看遍《春秋泽被》了,就能和你一样高了?”
但同样的,他觉着清秀儒士赠他的这本亲笔善本太珍贵了,全册洋洋洒洒共计九千字,皆是天下真正的文字。
一本《春秋泽被》尤胜观瀑阁万卷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