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崇祯的运气实在不好,既不如秦始皇有好运气,也不如乾隆那般有好家底。
如果说当皇帝是一种游戏,崇祯所面临的剧本便是地狱级别的。
继位之时各地便民乱四起,特别是在关外建奴频扰,兵饷不断增加,花钱如流水,而大明帝国的国库里却偏偏没有银子。
家国天下,崇祯维护的家是老朱家的家,崇祯维护的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崇祯维护的国也是老朱家的国。
老百姓关心的却是谁能给他带来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士农工商,没有哪个不这样认为。
转过头来,崇祯细细的想,反而真正忠心的只能是太监,王承恩便是例子。
作为一国之君,现在反倒要开始考虑做什么才能赚到钱这样的小事来。
先定一个小目标,先赚他个一千万两。实在不行就卖官,并且是明码标价的那种。就算是被认为是暴君那又如何?国之将亡,哪还管什么斯文?
就算被后世留一个昏君的骂名,那也认了。
崇祯算了算,如果真要乃官,这一笔收入能有大几百万。
反正也是个死,多弄点钱总是没错的。
总之能够榨出油的人,崇祯就没有打算放他。江山都快保不住了,还哪里有那么多弯弯绕。
于是一个观念在崇祯皇帝的脑子里形成,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那么就算是卖官,那卖的也是老朱家的官,卖地,那卖的也是老朱家的地。
想定后,便又让王承恩宣来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工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崔呈秀、工部尚书的吴淳夫等人。
连续的诏见,让魏忠贤有点无所适从。
崇祯一见到魏忠贤和崔呈秀便旧事重提,说是高攀龙托梦与他哭诉冤情。
魏忠贤和崔呈秀听后惊的是满头大汗,大气不敢出一下,被魏忠贤整死的大臣不在少数,魏忠贤也曾想过因果报应,但是事情做到他这个份上,有点停不下手了。
除此之外,对于崇祯的套路一点没有防备的魏忠贤,处处受限,心里早就崩溃了。
“奴婢冤枉啊!”
“请万岁爷主子,给奴婢做主!”
崔呈秀更是失声痛哭,也顾不得什么颜面了。
崔呈秀这位阉党的中坚,结党营私的事情没少干,吃饱了饭没事干,将东林党人和非东林党人名单分别汇集成《同志诸录》和《天鉴录》。后又进献给魏忠贤供其提拔同类、并打击异己,致使正直的朝臣几乎全被贬谪,自己却摇尾乞怜的得以提升。
此时刚刚被任命的吏部尚书王永光也在场,也是惊的跪倒在地,大有做贼心虚的感觉!
崇祯见状道:“王尚书你为何如此,我是找你来商议大事的,不必惊慌啊!”
王永光曾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调掌南京督察院,明天启五年加太子太保,明天启六年,转任南京兵部尚书。在任职期间,兵营噪乱,王永光单骑驰往,诛倡乱者数人,及时平息。
只是年近古稀的王永光,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官场上一个萝卜一个坑,王永光现在年迈,崇祯看在他有些业绩只是让他占着一个尚书名额而已,什么时候有新人了,毫不留情的就把他给踹了!
崇祯道:“今日请诸位爱卿来,有一事与大家商议,国库日渐空虚,朕有一提议,诸位爱卿看看哪些州府还有空缺?”
圣上这么一说,习惯揣测上意的魏忠贤已经明白了几分,上一回,圣上提的是钱的事情,这一次提的又是钱的事情,魏忠贤道:“此事就交给奴婢去办吧!保准让陛下安心!”
魏忠贤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天启朝风光的时代,他心里明白崇祯的意思。
卖官的事情交给魏忠贤,这样既可以把罪名算在魏忠贤头上,又可以用卖官来的钱充实国库,一举两得。再者,若是发现这样卖官者有贪墨之事,还可以再割一回韭菜,这就叫做一石三鸟。
崇祯叫吏部尚书等来旁听不过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而把崔呈秀叫来也只是为了吓唬吓唬他,让崔呈秀知道自己头上的天只有一个太阳。
崇祯心里暗骂魏忠贤阉狗,但表面上却表现的很客气,并没有特别针对魏忠贤的意思。
“魏忠贤,上次朕让你想办法筹集的那二百万两银子筹集的如何?”
魏忠贤不慌不忙,中气十足道:“圣上所托之事,奴婢不敢怠慢,底下的人也听话,纷纷认捐,银子已经筹备的差不多!”
听到魏忠贤的话,虽然已经有所准备的崇祯还是惊住了,崇祯想不到,魏忠贤在三天时间筹齐二百万两银子。
此人说话,不慌不忙,中气十足,看来确实是不好对付,不过也好,崇祯现在还没有打算要把他给咔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