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带迟疑的一问,却惹得晁错自信满满的点下头,面容之上,更是涌现出一抹淡定的笑容。
“在当年‘那件事’之后,吴王就从未再朝长安;”
“在陛下承继大统之后,更是连贺表都没送来一封。”
“所以在臣看来,无论陛下削藩与否,吴王谋反,都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楚王,虽然曾有楚元王、楚夷王这样的忠厚老者,但如今的楚王刘戊,却并没有继承元王、夷王的忠厚,脾性甚是乖张。”
“且吴王只要起兵,就必然会先行北上,合楚国之兵,而后再西进函谷。”
“所以《削藩策》推行之后,必然是吴王第一个举起反旗;”
“而楚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必然会和吴王合兵,区别只在于,楚王是主动起兵响应,还是和当年的琅琊王刘泽那般,被迫为吴王所裹挟······”
听着晁错这一番有理有据,且极具说服力的分析,天子刘启的面容之上,也终是流露出些许轻松之色。
吴国、楚国,确实是如今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国;
但这里的‘大国’,也只是相较于其他的诸侯国而言。
与富拥天下,稳居关中的长安中央相比,这两个‘大国’即便是绑在一起,也顶多只能算是有点棘手。
再加上这两个诸侯国,都位处大河以南的南方,根本无法和北方的匈奴人扯上关系;
所以,就算这两国联手起兵,也绝对不会影响到北方边墙的安定,更不可能得到匈奴人的帮助。
这样说来······
“所以老师认为,除了吴、楚两国,便绝不会有其他诸侯起兵?”
听闻此问,晁错只稍一沉吟,便满是自信的抬起头。
“吴王刘濞,与岭南的南越王、闽越王有私交;”
“如果吴楚起兵,或许还会带上几千南越、闽越兵卒。”
“除此之外,绝不会有其他宗亲诸侯,参与到这场叛乱当中!”
闻言,天子刘启终于缓缓点下头,低头思虑起来。
待下定决心,刘启望向晁错时的面容,已是带上了肉眼可见的严肃。
“既然不会引发太过严重的后果,那《削藩策》,就没有继续拖下去的必要了。”
“太医说,太皇太后的病情,恐怕撑不了太多时日;”
“最多一年之内,关东的宗亲诸侯们,应该就要到长安奔丧。”
“朕打算在那个时候,同梁王、代王好好交代一番,顺便试探一下关东诸王。”
“丧期过后,就要开始为战争做准备了。”
语带坚定地道出一语,天子刘启的眉宇间,也终是带上了一抹决绝。
望向晁错的目光中,更是悄然涌上了一抹狠厉。
“丞相那边,老师,不必再留情面了。”
“就按之前说的办······”
“而且要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