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这还是穿越以来第一次解放自我。
虽然这次解放自我是带有妥协性质的,而且这根本无助于解决如何进一步调动乾隆的问题,但他的心情确实是轻松了不少,甚至自认为更加豁达了,实际上只不过是通过辩证法,进一步落实了尊重他人自由之类的,最基本的素质规范。
至少,在面对青橙的时候,他的心态已经变得更加平和,不再因为看破了某些女孩儿的心思,以及之前发生的某些琐事而刻意去顾及什么?
因为现在,就连他也要在自己的生活里寻觅自由。毕竟在尊重了别人的自由之后,凡是个正常人都会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
这种自由是和青橙是不一样的,甚至在最初的时候,不过是一些观念的变更他不会再因为别人的自由和理念,而将自己置于狭隘的道路上,并试图风驰电掣一般的超越既有的那些记录。
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白山他们的设计者恐怕也不外如此。
就算他们掌握着更加先进的科技,也必然还残留着普通人的痕迹和心态。
这似乎是人在成长过程当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环节。
虽然在想到那群家伙的时候,海宁仍然感到不服气,他也不能允许自己服气,不服气于他们对人格几近神明一般的设计和控制,但当他面对自己的时候,他知道,对现实的理解,完全可以用更加理智的方式去进行。
不做犬儒,也不做愤青。
所以,白山找来的这二十几个姑娘,也确实很快起到了解闷的作用。
她们不光有外貌,还有卓越的见识。
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海宁很快就分析出了各种假设的利弊。
用白山的话说:以他们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大清所孜孜以求的朝贡关系,首先就是不适合他们的。
至于合作者们在内部出现的人心浮动问题,之前在处理无上弦等一系列事物的过程当中,其实就已经出现了逐步缓解的迹象。想来,如果集团在外面再打一场胜仗的话,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整个问题的本质其实不是外在因素的逼迫,而是他海宁主动做出的抉择。
这个抉择并不被认为是存在广泛问题的。
为了拿回神州大陆这片故土,这样的布局是非常值得的。
但这样的布局仍然需要更多的细节方案来完成最终的目标。
有一些人已经提出了他们的方案,但其中只有一部分引起了海宁的注意。
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利用历史的发展规律作为元礼依托。这让海宁觉得,这些方案在逻辑自洽之外,似乎得到了一份神秘力量的加成。
其中之一是这样的:
在欧洲的历史上,一直活跃着这么一群为钱而卖命的士兵。
他们参与封建时代的互相攻伐,参与殖民时代的掠夺扩张,即便是到了以后的现代社会,也时常出现在一些热点地区,制造热点问题,成为某些别有居心的人,将冷矛盾变成热战争的急先锋。
这群人就是,雇佣兵。
虽然从字面意思上来讲,所有领钱的士兵都是雇佣兵,以至于有普通士兵都是雇佣兵这样的说法。
但效忠于领主、政府等主权象征,和效忠于自身雇佣兵组织的士兵,对于人民和旁观者来讲,完全就是两种人。
因为文化的演变,词汇所对应语境的变迁,后来的雇佣兵已经多半不是在描述某种招募方式,而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富有军事经验的匪徒类的人物的代名词。
在现实当中,虽然也有马士军团这种法国外籍兵团当中的荣耀团体,但当他们为了荣耀而在一战当中抵抗德国入侵者时,人们对雇佣兵的看法似乎早已经定型。
虽然,1751年的乾隆皇帝,可能还不了解这一点,但海宁已经决心让他有所耳闻。
是的,他从这个计划当中看到了延续自己商业合作作风的契合感。
他已经决定派人到北京去,但不是为了朝贡,而是为了告知对方,这里有一个军力强大的雇佣兵军团可供他选择。
乾隆一生不知道发动了多少战争,他自称是十全武功,但实际上的战争次数肯定超过了十次。
对于一个仍在对外扩张的帝国来说,高昂的军费一定是他们负担。
虽然雇佣兵也不是免费的,但这个计划的另一个让人兴奋的设计就是,可以允许客户使用一些难以评估的资产来抵消相关的费用。
具体的资产类型会被列入相关的价目表与合约之中,而这些价目表与合约不光会被送往北京,也会被送往更加熟悉雇佣兵制度的欧洲及亚洲各国,甚至就连非洲和美洲的某些国度也会收到。
这是白山和远川的繁星计划的功劳。
同时也恰巧可以作为海宁凭借机器人的语言芯片疯狂发展外交的一部分内容,而且也更加符合他们穿越者利用历史上的焦点事件,扩充实力和影响力的基本思路。
如此完美契合的角度,简直如同天赐一般,不允许海宁在这方面多做犹豫。
而提出这个方案的人,正是那二十几个姑娘当中的一个,他的名字叫黄莺。
目前,黄莺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通过在孟加拉驻留的那些欧洲人的介绍,白山的手下已经有许多踏上前往欧洲的旅途。
这趟旅途大概会持续30天左右的时间。相比起英国人动辄将近一年的航行时间来说,海宁的仆人们,刚出发就已经在颠覆欧洲人的认知了。
其实就连他本人也很好奇,白山、蓝土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一次,当他见到黄莺的时候,忍不住开口相询,结果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蓝土设计了一种新式的飞剪船。他拥有短衬衫号那样高达17节的航速,但却采用了更高的干舷,以及水密隔舱之类的设计,这让他增加了抗击风浪的能力,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远洋。”
飞剪船的名字,海宁是听说过的。因而他也知道:这种船只是很容易在远航当中倾覆的。
位于英国格林诺克的克莱德船厂,曾经建造过一艘颇有名气的飞剪船“羚羊号”。
这艘船曾经录下过14节的记录,但他却在一次前往悉尼的任务当中,在咆哮的40度纬线附近,因为遭遇强风致使船尾受到大浪的冲击而最终沉没。
当然,短衬衫号是这一阶段飞剪船为数不多,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幸存者。如果采用他的设计为蓝本,然后再通过机器人们的学识加以改良的话,基本可以保证在强风当中也可以快速地行驶。
所以前往欧洲的话,问题应该也不是很大。
更何况,他们这次是结伴而行,路上即便遭遇海难,也可以相互救援。
根据黄莺的介绍,蓝土此次制造了差不多15条飞剪船,他们的排水量大多在1100吨左右。
由于对速度的追求,这类船只向来无法建造的很大。因此在东印度公司时常被用来运输茶叶这种轻质货物。
海宁认为用它运输丝绸也是可以的。
不过现在,他们还没有展开和清廷的贸易,丝织品的来源也不算广阔。
因此大容量的常规船只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装备。
然而黄莺却告诉他:“蓝土虽然已经设计了专用的货运帆船。但因为集团缺乏远洋贸易的刚需,所以那些设计还停留在图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