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部署(1 / 2)铁血残明1652首页

正如孙征淇之前分析的那样:刘文秀率军包围保宁城,占领城外各山头之后,并没有选择最稳妥的方案:“利用地利,派重兵扼守保宁东、南、西三面,然后凭借高山巨河,利用火炮鸟铳阻击出城反击的清军,据险围城”。

而是把主力大军部署在了保宁城北面的山麓之下,企图截断吴三桂大军的后路,一举歼灭之,违背了兵法上“围师必缺”的原则。

此外,刘文秀甚至还抽调了数千兵马“北戊葭萌关,东塞梁山关”,防止攻克保宁的时候清军残兵突围,窜入陕西,又使得己方的兵力被进一步分散。

而吴三桂等人眼看已经没有退路,投降又是必死,惟有背城一战才可绝处逢生,所以才爆发了令人不得不惊叹的战斗力。

当然,如果不是孙征淇知道了历史的结果,这样的部署确实周全,刘文秀志在全歼吴三桂、李国翰、李国英所部清军的战略目标也不能说有错。

毕竟,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能在保宁全歼入川清军,击杀吴三桂,刘文秀之名必能震动天下!

可问题是,他忽略了自己手下的这四万大军的成分和真实战斗力,这就绝不是一个独挡一方的优秀军事统帅该犯的错误。

刘文秀本部人马战力确实强悍,在士气如此高涨的情况下,就算清军出城袭击也难改大局。

但除去他的本部人马,这支部队一半以上都是整编不久的云贵南明军,战斗力实在感人。面对吴三桂这种身先士卒,手下还猛将如云,拼死冲杀的敌人,便是一触即溃也不奇怪!

就拿张先壁本部的数千兵马来说,在对清作战中,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倒不是这支部队的战斗意志有多顽强,而是因为每一次张先壁都跑得太快了,清军根本追不上别说清军了,就是友军也根本追不上!

这样的军队,除了打得过老百姓,还能打得过谁?就这,也敢背水一战?特么的不是找死吗?

而且,刘文秀改变了三面据险,俯扼清军的态势,将自己的主力置于保宁城北,东、西两面背水的危境,可谓凶险至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但孙征淇目前没有战绩,辈分又不够,也不能说什么,更不可能提什么建议了,那只会招致刘文秀的质疑和抵触。他能做的只是击退吴三桂,让刘文秀得以率主力在北面顺利攻破保宁城!

脑中回忆着刘文秀在历史上的惨败,孙征淇抬头看向了正在和张先壁所部换防的天威营将士,脸上看不出任何一丝情绪波动。

东面的保宁城城墙上,清军的旗帜迎风招展,无数人型小点正在移动。短短一个下午,清军派出的哨骑已经和天威营骑兵交战了三次,双方互有伤亡。

不过,孙征淇为了迷惑清军,并没有亮出真正的实力,天威营骑兵除非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不然绝不主动进攻,给清军造成了明军怯战的印象。

但倚仗着人数优势,天威营阻止了任何企图抵近侦察,打探虚实的清军哨骑。吴三桂没想到明军在城西的力量变化,并没有及时做出调整,使得他的哨骑被死死限制在了城门附近,打探不到任何有用的军情。

孙征淇为了让士兵更好的休整,恢复体力,并没有要求挖深沟筑厚墙,只是派人取来了一些木材,简单设置了一道齐胸的木墙和少数防止骑兵偷袭的拒马。

胸墙是用来了掩护火器部队的,每隔一段距离便会有一个缺口,可以让训练有素的突击士兵以鸳鸯阵纵阵的形式在战时顺利通过,可谓攻守兼备!

而且,这道简单竖立的木墙并不牢固,若是其后的大军要全力出击,只要撤去支撑,可以毫不费力,直接推翻。

一群天威营的士兵正在抓紧挖坑,修理木材,准备筑墙。期间清军派出的十几个哨骑又被击退,灰溜溜跑回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