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宾听到徐横舟说出这句台词,一下子就回到了自己表演《二十四城记》宋卫东的那一刻。
这段长达七分钟的表演,一共要说1300多字的台词。
在陈建宾刚刚拿到剧本的时候,随意扫下台词,就发现前面有一半对他而言都是废话。
或者说,在任何一部电影作品当中,这种毫无意义的大段回忆性质的长篇累赘的台词都是废话。
他都能够想象得到,观影者在看到这段长达七分钟的表演的前半段时,一定是越看越无聊,可能不到一分钟就会失去兴趣。
谁乐意听你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回忆自己的童年?
这对观众来说,和听自己家里那些老一辈,天天重复自己年轻时候的光辉历史有什么区别?
可他毕竟是专业演员。
就算是再枯燥的剧情,再无趣的台词,他都得钻研出花来。
更何况,从三分半钟起。
也就是徐横舟说出的这句台词,不管是在当时读到剧本时,还是在此刻听到徐横舟说出时,一下子就击中了他的心灵。
瞬间就和导演和这部电影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仿佛内心深处悄没声息地伸出了一只触角,直接放置在了变幻莫测、风云涌动的大时代中。
那种岁月变迁的磅礴历史感席卷而来,让触角颤栗不已。
而对于这一整段表演来说,前面那一大段冗长的长达三分半钟的自述,就是用来静待触角慢慢钻出、小心试探的。
如果没有前半段的枯燥铺垫,那么这句台词再如何震撼心灵,都是无法被感受到的。
所以说,徐横舟前面三分半钟的表演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原本,陈建宾一开始看热闹中其实带着些审视态度在。
毕竟徐横舟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古装,顶着一张小白俊脸,去演一个年近中年的工厂副主任。
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都挺离谱的。
这么说吧,徐横舟一开始的台词说的也算有圈有点,但是现实条件环境摆在这,又没有换装,也没化妆,场地也不行,怎么都很难让人有代入感。
更何况,这还是一段纪实的伪纪录片表演片段。
可就从徐横舟直接越过镜头,给镜头后导演递烟的那一刻起,陈建宾就觉得神了。
说到厂子和外界之间唯一的联系是打架时,那种硬生生要等着镜头或者导演来追问的蛮横态度,也是让他眼前一亮。
有的时候你看一段表演,看的是人。
但有些时候你看的是一种感觉。
前三分半钟下来,徐横舟通过自己平实但又真实的表演,让现场的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忽略掉了徐横舟此时的装扮,以及他那张过分年轻的面容。
反而是通过徐横舟前几分钟台词中对自己的自述,描绘出了一個生在工厂、长在工厂,以工厂为家的大厂子弟的形象。
徐横舟用自述的口吻说出来的那段人生是他自己的,却又好像不只是他自己的。
众人发现徐横舟说完那句让人感到震撼的台词之后,整个人的表演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上一刻还是叹息中带着沉重。
下一刻,身体微微摇动。
脸上带着春暖花开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