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这么做似乎没什么大用,但对世家的杀伤力很大。
首先,世家子弟能做官,这个前提没有变化,但要想做官就必须符合朝廷规定的条件。条件之一,是朝廷有官吏名额出缺,否则不予任职;条件之二,要在储官教习司中学习四年,而且必须达到优异评价,方才可以任职。
重点就在第二个条件上,按照荀宁的设想,一旦恩荫子弟进入储官教习司中学习了以后,为了争夺官吏名额,必定会引发学子之间的竞争。如此一来,就能够促使世家之间出现隔阂裂隙,这也就能削弱世家对朝廷和国家的影响。
其次,储官法顾名思义是为国家储备官员人才的方法,进入储官教习司的恩荫子弟,都是有资格成为官吏的,这就相当于认可了世家子弟为官的特权。同时,一旦四年学习不能达到优异的人,国家也可以为其发放银钱作为补贴,这是另类的恩荫。如果想要做官,还可以通过普通科举进入官场,这就相当于是给了恩荫子弟为官的双重保障条件。
从无条件为官,到有条件为官,这本质上是要对天下负责,对于世家来说,荀宁设计的这个条件和先前直接削减恩荫选官的名额相比,他们更愿意接受前者。真要无条件的恩荫选官,如果被选之人是个白痴弱智,别说皇上看不下去了,底下的老百姓也不答应。
至于荀宁在储官策中提到达到优异评价的这一方法,则是需要因时因人而异。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是给朝廷赋予了很大的考核权力。
与之并存的三舍法,荀宁在设计的过程中特意剔除了恩荫子弟或者世家子弟的入选,这样子一来也能保障寒门子弟为官的权力。
总之一句话,荀宁提交的储官策,不光保障了恩荫子弟和世家之人为官的特权,还限制了世家的发展和对朝廷的影响。
这样的办法,吕惠卿能接受,赵顼更是如此。
“这个折子,朕先留着,你先回去吧。等到了一定时机,朕再付诸实行。”听完荀宁的解释,赵顼点了点头,他从吕惠卿的手中接过荀宁的折子后,又是反复浏览了几遍,这表明他非常看重荀宁的储官策。
荀宁见状,明白自己的这份储官策要石沉大海了。倒不是说他写的不好,也不是说赵顼看不上,而是现阶段现在这个时候,此举不合适。待得赵顼言罢,荀宁拱手告退。
等到荀宁离开,赵顼叹了一口气,道:“吕爱卿,这荀宁才气不凡,见识卓著,非同龄人所能比拟的。只可惜,他太年轻了。上天待我大宋不薄,有这样的人在,何愁新法不能彻底实行?”
“皇上,他的储官策的确很好,但若要实行起来,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主持。”在见识过储官策之后,吕惠卿也同样觉得荀宁的办法很好,“不若皇上您将此策寄往江宁府,让在下的恩师王安石看看?他若是觉得可行,待他再度为相的时候,可照此实行。”
“朕正有此意!”
荀宁出了宫,就赶回了种家。种诂简单的询问了两句,荀宁含糊其辞的解释了一番,储官策一事也就过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汴梁城中除了传扬着童贯无法生儿育女的事情,便是再也没有其他值得荀宁关注的事情了。各处世家,也在积极准备着参加下元词会,荀宁亦是如此,他将和种师道一起,代表着种家,争夺第一世家的称号。
对于这个称号,种诂并不在乎,他的目的是想让种诂在词会上结识更多的朋友,以便将来好行走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