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宁虽然是武学馆的生员,但是生在大宋,若是不去看一看这些文人雅事,总归会有所遗憾的。更何况,荀宁凭借自己文抄公的本事,也丝毫不惧这样的盛会,因此他直接答应了下来:“苏公子放心好了,此事我一定会放在心上。”
“你们说的这么开心,我也要讲一件令大家伙儿高兴的事。”
种诂等到苏轼说完,便是将手中的酒液一饮而尽,随即开口。
“叔原经过这一遭,家境已是大不如从前了,早朝的时候,皇上为了表达对晏相的追思,特意让吏部拟了个文告,过些时日就会发布出来。我在这里要提前恭喜叔原,你马上要前往乾宁军任职通判了。至于什么时候去,估计也要跟苏眉山一样,过了下元词会,就得起行了。”
通判一职虽然品级不高,但对于晏几道来说,却已经可以养家糊口了。
“此次入狱,若是没有种大人帮衬,在下恐怕就要死在狱中了。今番又是告知我这等好消息,我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才对!”
晏几道再次举杯,他已经有些微醺,很快就将目光投向了荀宁。
“听闻足下很重视荀公子,他又是读的武举,那么请种大人放心好了,以后在乾宁军的属地里,我绝对会把荀公子照顾得好好的。”
乾宁军,地处河北东路河间府,是一处极为重要的军镇,那里北抵宋辽边境的霸州,南可达大名府,算得上交通要道。因此,晏几道能够担任那里的通判,可以说得上是高升了。
“多谢叔原!”
这一次种诂没有说话,而是荀宁举杯相敬,眼下正是结交友人的好机会,这对于荀宁来说非常重要。
一旁的种诂见着荀宁的这番动作,不禁微微点头,看样子这小子虽然沉迷于武举,但也算得上是明白为人处世道理的。
孺子可教!
这一场宴席,很快就结束了,也就意味着由郑侠导致的晏几道入狱一事,算是完美解决了。
吃完了饭,众人就彼此告辞,各自离开了。
如同往常一样,荀宁回到了国子监外舍,继续埋头苦读,因为马上就要迎来了月试。
月试,相当于前世的学校月考,只不过考查的内容不同,对于学生的影响也不一样。
三舍法的实行,注定了太学生员之间要存在一定的竞争,因为它给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快捷做官的机会,甚至是用不着参与科举。
文举如此,武举亦是如此。
外舍生通过月试能够升入内舍,而内舍生又能用过一定的考核进入上舍。上舍生就能担任国子监里的学正、学谕之类的职务,甚至是特别优秀的人,如果被哪个朝中官员看上,就用不着参与科举竞争,直接进入朝廷上为官。
因此,月试等升舍考核,学子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以至于即便是同一房舍的生员,为了争取到升舍的名额,连脸皮都能撕下来。
每次月试的时间定在了每月的十五日,九月十五日是荀宁踏上武举之路的第一次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