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家长里短(1 / 2)关陇首页

朝堂上的事情与张韬无关,他现在不过五岁,世家之间的勾心斗角距离他还太远。

自从在东阳门外见到孙皓之后,他突然之间产生了一股危机感。那就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太低了,总是不自然地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这实在是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

五年的执着已经告诉自己,前世已是镜花水月。哪怕再舍不得前世的父母,也必须正视眼前的处境。想要参与这个世界,就不能单纯依靠身边人的道听途说,他必须设法走出张府,去获取属于自己的认知。

今日父亲与两位哥哥前往太极殿参与朝会,父亲与大哥是因为有爵位在身,而二哥则是由于身为国子监生,算得上是学界代表。

国子监是本朝最高学府,成立于咸宁四年(公元278年),与他那个时代的清北属于同一个层次。

华族向来重视教育,曾经听二哥张韪提起,早在上古五帝时期,族人便设立最高学府教导本族子弟,号为“成均”。所谓“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世事易转,最高学府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在周为“上庠”,到了两汉时代,称为“太学”。后汉光武皇帝刘秀,便是太学生出身。

国子监设立后,太学也并没有被废除,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设立双学制。

在国子监中,有国子祭酒与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无不是学贯五经的饱学之士。想要进入国子监学习,必须是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方才拥有入学的资格。

换句话说,国子监就是当代最牛逼的贵族学校。作为各地士人以及平民的子弟,想要继续深造,则只能进入太学学习。

“现在想这些还是太早啊!”

张韬正想得出神,低头突然见到地上低矮的倒影,不由自嘲出声。

他现在不要说去国子监读书,就是去小学读书也不够资格啊!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正在苦恼的时候,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从花园中传来,他顺着声音寻了过去,却见到侄儿张舆在嫂嫂崔氏的催促下,背诵开蒙读物《急就篇》。

“见过嫂嫂!”张韬走到台阶前,见到崔氏坐在凉亭内一边缝补着衣裳,一边听着张舆背诵着书中的内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清河崔氏向来诗书传家,当代家主名叫崔述,乃是曹魏司空崔林之子,换代之际崔家明哲保身,是以在朝堂之中逐渐落寞无闻。

张韬见到大嫂崔氏娴婉淑慎,一看便知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不由暗自羡慕大哥的好福气。大嫂虽然只是出身崔氏旁支,学问见识也不并弱,至少在女人之中属于佼佼者。这一点从母亲刘氏平日里的宠爱,便可以得窥一二。

由此也可以看出,清河崔家的底蕴是何等的恐怖。

“小郎来了。”

崔氏放下手中针线,一把拉过张韬,伸出右手抚摸着他的头顶,满脸的宠溺:“前日你大兄吩咐妾身,说是舆儿今年已经七岁,是时候去小学读书识字了。可惜小郎你还是太小,否则你们叔侄一起前往,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这个时代的小学,与后世的小学不同,一般都是八岁入学。有些发育较晚的人,到了十二三岁才进入小学。

小学之中,先生专门教授读书识字。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在小学阶段,专门学习文字学的基础。这个过程中一般持续七年,到了束发时期,也就是十五岁的时候,开始进入大学学习。

不过十五岁算是发育较早的神童,而一般人则是到了二十岁左右才开始进入大学学习。像他二哥张韪那般,到了二十二岁才进入国子监读书,就属于特殊情况了。

毕竟国子监成立也不过短短两年时间,他二哥属于国子监的第一批学员。

“谢谢嫂嫂关心!”

感受着崔氏的抚摸,张韬有些不太自然。作为前世的学霸,其实类似崔氏这种温良恭俭的知性女性,一直是他理想中的对象,对他的杀伤力一向很大。

他现在虽然是五岁的身体,心理上却是前世二十六七的年纪。如果不是造化之奇,他现在与崔氏应该算是同龄人。

他不敢多想,顺势从崔氏的怀中挣脱而出,笑着道:“还未恭喜嫂嫂,大兄得了爵位,日后必定会成为朝廷重臣,到时候嫂嫂得了一个乡君封爵也不是不可能。”

崔氏听闻,不由有些羞涩,轻轻道:“诚如小郎所言,嫂嫂必定不忘今日之言。”

张韬知道大嫂虽然不好意思,内心必定是欢喜的。张家虽是寒门,然而父亲张华如日中天,当前已贵为广武县侯,这爵位日后注定是大哥的。

夫婿有出息,儿子也懂事,也不算辱没了大嫂。

叔嫂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先聊着,却见影墙之外一人冒冒失失地地闯了进来。张韬首先惊觉,转身看去,却是二嫂鲜于氏,不由暗想:“与大嫂相比,这二嫂却是太过于毛躁了。也难怪二哥平日里钻在书房。面对着如此急性子的老婆,只怕也没几个人能受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