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世间一切皆有规律。”
“唯有观察规律、总结规律,认识到世间一切皆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才能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见解。”
“世间之物皆是一分为二,既是彼此矛盾,又互相统一。如道之双仪,彼此之间相生相克,既统一又斗争,促进事物不断的进步发展。”
“周易中曾记载:大亦有小,小亦有大,其奥妙无边际。”
“大无穷,小亦无穷,源源不绝,生生不息。因此,人的理解与探索,也注定无限。”
不得不说,徐风一通即兴分析,也是看在对方两人也是两大学派的顶尖人物,未来必在自己学派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才会借着自己的口,将更为进步的思想展现给他们。
而两人此时也是被海量的信息冲的一时不知所措。
倒也不是他们过于笨拙,理解不了徐风口中的话。
而是这些话中带来的内容和冲击,实在不是三言两语解释的清的。
几乎直接动摇了他们以往的世界三观,就如同一座百丈高楼,从地基便掀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本的百丈高楼自然是面目全非。
“这……这……”
如此理解事物的方法,几乎可以对应世间一切事情的发展。
“怪不得各国皆由变法而变强。”
“天地万物皆在发展,若国家仍偏执守旧,就无异于隆冬仍着夏衣,愚不可及。”
两人沉思片刻,终于做出了决定。
“鸿羽先生,还望您稍等我们片刻。事关紧要,我会回到山门为先生宣扬经义,说动同门前来襄助先生。”
两人拿出的条件看似没有变化,实际上却是截然不同。
之前他们是要求徐风宣扬他们的学说,他们才愿意让所在学派出山帮助徐风。
可如今,他们却是主动答应回去劝说同门。
若是一切顺利,甚至能将墨家和杂家,都汇入徐风目前所建立的新学说之中。
因此,两人最后才会对徐风执弟子礼,恭敬的问道:
“敢问徐子,您所创的学说该取何名……”
实际上,徐风只是将现代的一部分思想囫囵吞枣的说了出来。
虽然较为先进,却是不成体系,难以归纳出一个共通的名字。
想要成为一门完整的学说,指导门人弟子言行举止,行为三观。
便需要徐风不断投入精力,慢慢拓展这个学说的框架,并充实其中的内涵。
“唔,不如便称他《辩证思维,唯物科学》。”
“辩证思维,唯物科学?”
单纯八字,已经能完美诠释其深意。
“弟子受教。”
实际上,不同学说之间的弟子,倒也不是势同水火。
当年百家争鸣之时,也有不少大才曾向其他学说的前辈请教。
就比如孔子曾向道家的老子请教学问。
身为法家和兵家亚圣的吴起,当年更是拜师于曾子,学贯三家。
因此两人虽然是杂家和墨家弟子,但向徐风请教学问,执弟子礼,倒也不算犯忌。
了解完毕之后,两人随即起身,但却并没有急着离开新野。
而是在新野停留了三五日,既是观察新野在徐风的治理下能有什么变化。
也是为了能及时向徐风请教一些难解的问题。
在两人离去之后,徐风也开始着手进行学堂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