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玉逍遥”乃是女真人日常所戴皂帽后与帽带连接所用的玉佩,女真人喜爱“春水秋山”样式的。献给太后的这一对采用上好和田玉,玉体通透,雕工精美。
“收下吧。”太后似乎对珍宝不感兴趣。
嵬名长庆见状给晴川使了个眼色,晴川捧着锦盒献上:“此乃我父皇特地从蕃地请回的《金光明最胜王经》一套,特献给太后。”
这《金光明最胜王经》乃是护法国家的重要法经,据说吟诵或抄写十遍可消业障。此前虽然有汉译本,但多有疏漏错误之处。蕃地乃万里佛国,此地从蕃地请回,路途遥远,弥足珍贵。
“高福娘,去呈上来。”太后来了兴致,唤了身旁一个尚宫打扮的妇人。这妇人也就三十岁上下,颇有韵致,应了一声去晴川手里接过了木盒。
高福娘打开木盒,太后拿起首卷翻看起来。
嵬名长庆见太后对这佛经有了兴致,稍稍松了一口气。他这几日四处派人去打听帝后、太子和太后的喜恶,听说太后虔心礼佛,每日都要做功课,还好出发的时候多备了些礼物,这才有所准备,可以投其所好。
“这佛经倒是甚好,可都是吐蕃文和梵文,如何识得?”太后旁边一个命妇打扮的老妇人说道。
她是太后的妹妹徒单安特,寡居后就进宫陪伴太后。
“这翰林里可有精通吐蕃文和梵文的?”
众人议论纷纷。
“不用请翰林,臣推荐一人。”嵬名长庆眉飞色舞的说:“我西夏令仪公主自幼聪慧敏达,精通汉、女真、西夏、吐蕃与梵文,可为太后翻译此经文。”
“臣妾愿为一试。”
太后倒是听说过这位公主的才学的,但是没有想到还有此等本领,又想到她千里而来却有诸多不顺,如今又寄身在皇宫藏书阁,着实委屈了,便要她暂时搬到寿康宫来,一边译经一边伴驾。
太后见这位公主也算知书达理,今后是要嫁进宗室的,正好今天许多宗亲都在,便让安特为她一一介绍在座的各位。
从皇后往下,是第二娘子大元妃,第三娘子萧宸妃,第四娘子耶律丽妃,笑起来很好看的耶律柔妃,总是板着脸的耶律昭媛……还有虽然是宗室却坐在嫔妃之列的各色县主和公主。
晴川早就听说这正隆帝性好渔色,不仅贪慕别人的妻子,连自己的堂姐妹和外甥女都不放过。看着这坐了一排的正隆帝的女人们,美得各有千秋,却看去都不是善类。
安特又带她到另一边介绍完宗室,太后赐座,刚刚坐下就听得内官唱喝:“皇帝陛下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