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辰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只是有可能,具体的情况,现在还说不好。”
糜贞这才稍微放下了一点心,再次靠在田辰身上,声若游丝的道,“真希望就这样和夫君永远在一起,也希望以后再也不要打仗了。”
田辰苦笑了一下,微微搂紧了糜贞,心中暗叹一声。这样的事情,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太过奢侈了。
建安二年十二月初一,曾经叱咤汉末,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僭越自称皇帝的袁术,在许都被处斩。其亲随两百余人,也在同一天,被明正典刑。
至此,闹得沸沸扬扬,持续两年之久的袁术自立的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与此同时,传国玉玺也再次回到了大汉的中央朝廷。于是,曹操的声望,以及朝廷的威严,都在这一刻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承认。
然而,此次平叛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的齐侯田辰一方,却因为不遵圣旨,擅自决定把乱臣交予大将军袁绍一事,被朝廷下文斥责,随后功过相抵,不予奖励。齐侯田辰,只得上表自责,承认错误,态度异常恭敬。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谁也没想到,就连田辰也没想到的事情,却在两个月以后发生了。
建安三年二月十五,田辰居然接到了从许都送来的一份,让他不知该不该接受的礼物。
当朝董贵妃之父,车骑将军董承,派人给田辰送来一条玉带,言此物贵重,希望齐侯笑纳。
田辰当场就傻了,心中腹诽不已!“我擦!开玩笑的吧?衣带诏提前了?”
田辰先礼节性的让来人下去休息,然后挥退所有闲杂人等,自己则沉重万分的拿着那条玉带,愁容不展。
“这个锅扔的也太不是时候了。搞什么名堂啊!”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衣带诏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官渡之战以前,这一点没有异议。但关键问题在于,现在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而不是历史记载的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田辰此时,对于这些个皇亲国戚,第一次有些不喜欢了。说白了,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获得延续两百年的外戚干政的权利。什么忠君爱国,什么扶持大汉,纯粹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田辰喊来一个亲卫,让他马上请郭嘉和贾诩前来议事。
亲卫随即施礼而去,过了差不多一盏茶的时间,郭嘉和贾诩就前后脚的来到了田辰这里。
“拜见主公!”
郭嘉和贾诩向田辰施礼问安,田辰摆了摆手,请他们免礼,直接过来。然后,将那条玉带,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郭嘉瞅了一眼,不解其意。
贾诩看了看,忽然眼睛一亮,急声道,“此乃陛下御用之物?如何在主公这里?”
田辰明白,贾诩在朝廷当中也是呆了很久的,应该认得这个东西,便苦笑着道,“这是车骑将军董承派人送来的,还说此物甚是贵重。”
郭嘉点了点头道,“嗯。天子御用之物,当然贵重。但为何董车骑会把此物赠予主公呢?”
田辰还没有打开玉带,他当着两人的面,用手认真的捋着玉带,突然在某个地方停下了。田辰让郭嘉拿手按在那个位置,然后自己却拔出了放在身后武器架上的宝剑,拔剑出鞘,比划了一会,然后挥剑劈下。
“啊”
郭嘉惊叫一声,抽手而回,吓得面色惨白,急声道,“主公这是为何?”
田辰没搭理他,手中剑劈至快要接触玉带的时候,缓缓割了下去。
“不可啊!”
贾诩连忙制止田辰道,“主公,此乃天子御用,擅自损坏,形同谋反!”
田辰摇了摇头,继续着自己的动作,当玉带在锋利的宝剑下被割破后,田辰将宝剑放在一旁,然后拿起玉带慢慢捏拿一会,最后从缺口处,挤出了一卷绢帛。
“咦?”
贾诩和郭嘉都是一愣,马上围了过来。
田辰叹了口气,面色沉重不已。哪怕在拿到玉带的时候,田辰还在尽量的宽慰自己,也许只是巧合。然而现在看起来,恐怕最后的那一丝侥幸,也荡然无存了。
贾诩和郭嘉,见田辰只是发呆,却没有后续动作。俩人相视一眼后,郭嘉伸手接过玉带,费了半天劲,把那张绢帛取了出来,双手奉给了田辰。
田辰连看都不用看,便知道里面说的是啥。他向外一推,无奈的道,“若吾估计不错,此乃天子血诏,令吾起兵勤王,诛杀曹操。”
“什么!?!?”
贾诩和郭嘉大惊失色,面面相觑。继而,俩人连忙打开了绢帛。当他们看完之后,全都抬头惊讶的望着田辰,似看怪物一般。
良久后,平常从不首先说话的贾诩,叹了口气道,“此诏一出,大战不远矣!”
此正是:家有喜讯本不迟,却陷无资困窘时。既有逆臣已伏法,何用衣带传谕旨?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