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始坑爹了你。”蒋游笑道。
又聊了一会儿,别亦南就准备离开了。
他虽然是珊瑚传媒的少东家,但才从国外留学归来不久,目前只在公司里挂了个虚职,每天都要跟在南北同三顾茅庐高薪诚聘来的CEO后面学习,因此下午还得赶回去打卡上班。
临走时蒋游把装信的文件封递给他,让他拿到楼下的菜鸟驿站寄了。
“啧,这么多年了,你还在给那位神秘的长腿叔叔写信啊?”
接过文件封,别亦南扫了一眼上面贴着的快递单,发现收件人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具体姓名,只囫囵写着“晏氏集团秘书办公室”。
“这是第多少封信了,二百有吗?”
“一百九十九。”蒋游说。
当年别亦南和林飞白被领养后不久,福利院便受到了晏氏集团的资助。
每个孩子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都由晏氏承担,过生日时还会收到蛋糕和额外的红包,作为交换条件,被资助的孩子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每个月都得给那位匿名的资助人写一封信。
这件事一开始很简单,但坚持下来却很难。
尤其是时间久了,明知道寄出去的信没有回音,甚至不会有人真的拆开看,大多数人都会产生应付的想法。要是原本该写信的那几天又恰好有别的事要忙,那就更容易遗忘了。
再加上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传统的信件能够被电子邮件所取代,想要敷衍了事就更轻松也更有借口了。
毕竟懈怠和偷懒是才大部分人的常态,但自律和坚持不是。
不过蒋游显然属于极少数的那种人。
从六岁半收到第一笔资助款项起,到今天将近十六年,一百九十个月,他总共寄出了一百九十九封信。
其中多出的九封是他当月遇到了特别开心或者特别难过的事想和人分享所以多写的,用他的话来说算是额外附赠。
“嚯,这么多了啊,你说长腿叔叔都看了吗?”别亦南问。
“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没有。”蒋游实话实说。
据他所知这位神秘的资助人在全国一共资助了几十家福利院,这么多年下来受益的孩子有成百上千个,要是每个人都写信,哪怕这位资助人一天有四十八小时也看不过来。
“那你还写?”别亦南问。
“这有关系吗?”蒋游反问。
“啧,这倒也是。”别亦南点了下头,“不过话说回来晏氏总部也在X市,你和这位长腿叔叔都同城快四年了都没打算见一面吗?那什么,你应该跟他说过来X市上大学的事吧?”
想到自己之前提出的见面请求都石沉大海,蒋游对这个问题只能报以微笑。
别亦南立刻懂了,很上道地说:“没事,不见就不见,等以后你红了他想见你还见不着呢。”
这话蒋游听着没什么感触,倒是别亦南一边说一边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感觉有被爽到。
“哎对了,你有没有把要直播的事告诉长腿叔叔啊?万一他不见你是因为一些现实原因,比如长得不好看,又或者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之类的……但他可以看你直播啊。”
“说了,不过也要他能看见才行。”蒋游指了一下文件封,接着很无奈地说,“而且我总感觉他是不看直播的那种人。”
“哇哦,”别亦南遗憾地说,“那就没办法了。”
*
隔天下午,晏氏集团总裁办公室。
“……还有这些文件需要您签字。另外三点钟要和A国那边开视频会议,这是会议的相关资料。”陈淮一边说一边有条不紊地把一沓纸质文件依次放在晏折渊面前的桌上。
作为秘书,陈淮十分了解晏折渊的怪毛病,比如他对纸质资料有一种莫名的偏执,虽然也不是不看电子的,但总是倾向纸质版。
“这几天有什么事情吗?”
出差一周,早上才下了飞机中午便赶来上班,晏折渊的精神简直令人感动。
“没有,一切正常。”陈淮说,然后意识到自己手里还拿着一个文件封,“对了,这是这个月的信。”
听到这句话,晏折渊原本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闪过些许笑意。
“给我吧。”他伸手接过,连余光都没有分给那些等待签字的文件,径直从抽屉里拿出拆信刀。
陈淮见状识趣地转身离开,而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一个身材纤细、面容清秀的青年从外面探进半个脑袋,浅栗色的头发在阳光里微微泛金。
看见晏折渊,青年立即抬手示意自己带来的东西,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
“折渊,我来看你了。”他走进来顺手将门带上,同时把试图拦着他的助理关在门外。
路过陈淮时青年对他点了点头,语气亲切,“陈秘书,下午好。”
“下午好,林先生。”陈淮不卑不亢地说。
来人正是林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