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章 宋徽宗赵佶!【求收藏哦!】(2 / 2)武大郎:我还是娶了潘金莲首页

说他是公几中的打桩机也不为过。

此刻赵佶心急火燎。

二人从远处走来,武植和赵三在窗户边,过路的人很多,所以也没在意。

赵三看着外面的景色,不由笑道:“老爷,这里的美景我赵三还是第一次见,要不是跟随老爷过来,这辈子恐怕还来不了汴京观看到这般景色啊!”

所有高楼之间都有红色灯笼,天空绽放烟花,即便此刻天色渐晚,也是日夜如白昼。

武植点点头:“这汴京乃是皇城之地,自然是最繁荣的,那些赶考的人以后都想留在汴京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四周来来往往的人,有一些年轻人还会在窗边吟诗作对,嬉笑谈乐。

不过赵三听了觉得不咋地。

赵三道:“哎,我也想吟诗一首了,可惜肚中没墨水啊!对了老爷,您诗词造诣很深,这样的美景,老爷”

“你小子。”

武植笑道:“诗词嘛不难,如此美景的确需要一首诗”

“就知道老爷大才!”让赵三现场吟诗一首,那是要他的命,但是老爷就不同了,本身是解元公,诗词还不是小意思。

这时武植道:“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术珍羞味,四面阑干彩画檐。”

赵三听的眼珠子放大,仅从诗词声音上听,赵三也感觉此诗配合现场樊楼绝对名副其实,不由震惊。

其实这首诗就是出自宋朝,不过属于无名作者,首先不说是否出自未来年月,还是当今,即便是当今,听过的人恐怕也是屈指可数。

所以武植用这首诗词,也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诗词,他脑海中还有很多。

这时,忽然一道雄厚的声音传来:

“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好诗啊!”

旁边赵佶和童贯路过,刚刚听到这首诗词,不由得让赵佶一愣,连声称赞起来。

童贯也是点点头:“赵公子,此人所作诗词,形容的就是此刻的樊楼,的确绘声绘色,将其中的精髓描绘了出来,有些才能。怕不是进京赶考的举人吧?”

赵佶最欣赏有才能的人,他看到武植便道:“兄台作的诗甚好,不知这位兄台哪里人?”

闻言,武植回道:“我乃东平府下,清河县人,武植!阁下是”

赵佶道:“在下赵易,清河县居然有这样大才之人,幸会幸会啊!普天之下,能作出这样诗词的人不多见。武植兄来汴京,可是来科考的?”

赵佶的脑瓜子还可以,一个清河县的人跑到这汴京,看武植也就二十七八的模样,便猜出了一二。

赵三笑道:“我们家老爷就是来科考的,在清河县刚中的解元公。”

“哦?武兄居然是清河县的解元公?”赵佶听后颇为震惊,童贯对武植也是多看了一眼。

难怪此人能作出这样的诗词,如果是解元公,倒是能理解了。

两个人交流一番,武植也不是太清楚这二人是做什么的,看来头应该不小。

他们二人只说自己是经商之人,其他的也没透露。

武植和赵佶聊的倒是很愉快。

因为武植脑海是个文库,知诗词文化,而赵佶是一个艺术皇帝,聊的东西就多了。

到最后,两人从诗词文化,民生,又从古朝聊到大宋,在聊到当今皇上宋徽宗身上。

赵佶将话题引到皇帝身上,武植内心一震。

而童贯也是注意力在武植身上。他担心武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虽然赵佶是偷偷出来,但乱说话肯定是聊不下去的。

既然聊到宋徽宗,武植想了想。

“要说道当今宋徽宗”武植道:“这不是一般人呐!”

“哦?武兄此话怎讲?”赵佶来了兴趣。童贯则是谨慎起来,不知道武植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