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陈氏已知自己根本劝不了沈虞,是以只能同意。
因为受伤,沈陈氏给沈辞向书院告假,虽然现在沈虞醒了,但毕竟伤比较严重,马上去上学,沈陈氏还是有些担心。所以想继续养几天。
沈陈氏不想请下人,可厨房事宜她不通,沈虞受着伤,将来读书,都需要补身体,于是沈陈氏还是把原来那个做饭的婆子叫了回来,只担任厨房工作,也不会有机会发现沈虞的秘密。
而沈虞也趁着这几日养伤,把沈辞的东西熟悉了一遍。
沈虞身为女子自然没有上学,但是沈新知教过她读书写字,沈辞沈虞都是沈新知启蒙的,字迹也是相差不大。
用毛笔写字,沈虞还有些不习惯,但幸好原主练习多年,有了一定的肌肉记忆,沈虞操作起来也不难。
再说了,就算写的不好,她现在才十二岁,没人会对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有太过苛刻的要求,她可以多花点儿时间来练习。
养伤的日子沈虞没闲着,除了开始读书练字,也了解了一下这个世界科举的制度。
和她穿越前的国家历史上的科举差不多。都有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她要参加的第一场就是童生试。
童生试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参加的学子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之为童生。若是都考过了,就可以获得生员资格,成为秀才。
县试一般在二月份举行,由知县主持,要考五场。
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
而且县试要求有四名村庄里的人和一名秀才保举,才可以参加考试。
这一点沈虞觉得问题应该不大。
毕竟沈辞读书的书院在朔安县算是比较有名的,有其他村的学子前来求学,找四个人保举不成问题。
而书院里面也有已经考中秀才的师兄,夫子也是鼓励师兄们提携同书院的师弟。
不过就算这些问题解决,沈虞还担心的,就是自己只剩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她毕竟没有学过四书五经,加上学的字也是简体字,虽然认识个别繁体字,但在古代社会,远远不够。
想要考科举,这个童生试不过是一个入学考试,越往上走,只会越难。
其实沈虞现在也没有多大的野心,她只是想安心的考过童生试,成为秀才。
那她也算是有了功名,从一介白衣进入士大夫阶层,是个读书人了。
这样不仅可以免除差徭,还可以见知县不跪,就算只是个小秀才,也容不得周围的人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她必须拿出自己曾经备战高考的十二万分精力,在这剩下的三个多月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迎战二月的童生试。
想到这里,沈虞便打起了万分精神。
早上起来头脑清醒,沈虞就坐在窗前大声读书,对于不认识的繁体字,沈陈氏就会来讲解,沈虞用心记下,并多次书写。
吃过午饭,沈虞不敢多作休息,拿起笔就开始练字,也慢慢默写自己早上读书的内容。
晚上点着蜡烛,沈虞继续看书,但是也不敢看太久的书,毕竟太伤眼睛,她可不想近视了,这古代可不好弄眼镜。
头上的的伤本就没有好完,看着沈虞这般努力,沈陈氏心里更加心疼了。
“好孩子,知道你努力,但是也别累坏了。”
沈陈氏给沈虞披了一件衣服,随后也拿起一本书看起来。
沈虞好奇望了一眼,才发现那是一本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