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回(1 / 2)替嫁世子妃的婚后日常首页

延真观在东昌府北城门外,往西北七八里处的一座矮峰脚下。观里住着从京师的大延真观里来的颇有声名的张道士与一众弟子们,此观是东昌府和西边大名府皆闻名的道观。两府前来供奉香火的人寒暑络绎不绝,此地的达官显贵、商贾大族积阴德,多捐香火钱,观内香火亦是经建观起就经久不断,甚为兴旺。

马车停在延真观的大门外,木槿掀了毡帘,扶着傅之婉下了马车。

近半月来,东昌府晴雨天气参半。刚晴了两日,转眼阴天落雨两日。晴好之日与阴雨之天就像是两个对弈的人一般,你吃我一子,我堵你一处,恰好是棋逢对手,一时还分不出胜负。

今日,倒是那阴雨先生略占上风。也正因为阴云密布,偶飘丝雨,来延真观礼拜上香的人少了甚多,观内难遇的人烟冷清。

木槿不知是拿青紬油伞还是拿着两顶帷帽,一时不定主意。

傅之婉看了两顶帷帽,杏眸微闪了下,稍启樱唇,“还是拿着两柄伞吧,这天阴阴的,不定什么时候又会落雨。而且道观中戴帷帽多是不便,摘摘戴戴亦是麻烦。”

道观内是可以戴帷帽的,只是礼拜神像时要摘帽,礼拜观内道士要摘帽,遇见小道童问好的时候出于礼节最好也要摘帽,摘摘戴戴很是不便。

木槿忙说好,又据傅之婉的嘱咐,出声与赶马车的小厮说道:“你将马车停在前面的空地上等着,我们礼拜完就出来寻你。”说着,从荷包里拿出一个小银锞子,给那赶马车的小厮。

小厮见了银锞子自然是欢喜高兴,忙谢了接过。

“别乱跑,好等着,回了府里别胡说话,有你的好处。”木槿点拨小厮。

小厮忙说知道。

延真观大门外的台阶极高,一步步上了高阶才能进观门。来往进出的人们如果是好奇,多想一道,不细数打量一下约摸能有四五十阶。心细的人一层层细数了或是多问一句,自可知道其中奥义,明白这白石阶共是七七四十九阶。道人建道观总是每一处都是契义。

进了道观中,傅之婉先是拜了大殿里的三尊神像,又到了供奉她母亲韩氏的牌位前跪拜炷香。

韩氏的牌位是由韩家在延真观里供置,韩家是江北六府有名的商贾大族,生意买卖遍布药材、丝绸、米粮等行。

韩家说是大富没错,却没有大贵的命数。祁朝自建朝以来有条文规定,民分士农工商,其中商贾出身的男子不能够参加科考。

据说是因为当年祁朝开国皇帝孟令彰称帝后,要整修皇宫。一江南大商贾万氏进宫奉命朝拜,主动承担修宫的银钱花费,两个人一见如故。万氏也因得了皇恩,行事愈发跋扈横行,不去斟酌,竟然出钱犒劳起了三军。元帝大怒,一气之下要抄了万家。可又念着昔情以及官员劝谏,最终放过了万家,流放了万氏于永州。

这件事情过后,元帝令刑部拟写了禁商参考这一条令,又令礼、吏二部恪守履行。

这一条令,直生生导致了商贾氏族家的子孙,一直到了如今都不能参加科考,也致使商贾之家无论多么富贵,都会被读书人轻视侮蔑。

傅之婉跪拜默念完心中想对亡母所言之语,起身柱香后,躬身拜谢一旁候守着的两道士。然后,出了殿门。

在殿门外候着的木槿见傅之婉出了门,忙迎了上去,撑开了青紬油伞,上前给傅之婉遮雨,“姑娘,现下正落着雨,仔细石阶滑脚。”

傅之婉伸手接过木槿手中的青紬油伞,木槿自然是不肯依,却也拗不过傅之婉。

“把这柄伞给我自己拿着便可,你也自己撑一把。要不何苦让你抱着两把青紬伞进来。”

木槿四下轻扫了一周,才在傅之婉身边低声说道:“姑娘,韩府的小厮来告了消息,马车已在偏门外等着了。”

话落,傅之婉与木槿两个人将伞檐压得极低,低得全遮住了伞下的面颜。也没有往延真观的正门走去,而是转身往东偏门去了。

出了东偏门,沿着两夹苍翠的青松,往中间的铺石径下走了近百步的路,方见着一辆车马,跟着两匹高大的马匹。

高大的青黑骏马旁,身着苍蓝刻丝缺襟罗袍的韩云程负手而立。他身姿挺拔如青松一般,气度似大泽之上翩飞的鸿鹄。身边的小厮为韩云程打着青紬油伞,而他此时却无心其他,只等着心中一直期盼着相见的佳人。

傅之婉还没有走近韩家的车马,韩云程已是望见了她。

“婉妹妹来了。”韩云程见傅之婉来了,从车马那边跑了过来。俊美温润的面容上是平常旁人难以见到的笑容,身上衫袍随风翻飞,全然不顾那天上此时直落的雨。

傅之婉忙轻轻福了一礼,笑靥娇甜美好。忽见韩云程长身玉立却于阴雨中,一时也没多来得及想其他的,就往前走了两小步,为韩云程遮雨。

“云程哥哥,这天还落着雨,当心打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