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景安三改(1 / 2)我是汤世祖首页

皇宫内还在一边考虑粮食问题,一边安排人马尝试从玄武门突围出去,去找关陇世家的救兵。

应昭这边也没闲着。

第二天天一亮,应昭就命人开始宣传分田新政策。

首先每人五亩,若是随着承禅皇帝当了战兵的,则这个家庭可以多拿五亩良田作为安家费,并且战死之后,抚恤田会加到十亩。

接着,分田必须加入农会,农会取代基层的三老,成为皇帝伸手地方基层组织的统治机构。

然后发布三提五统的征税方针,粮食不直接上缴朝廷中央,而是全部流转到农会里。

而农会会根据今岁的粮食收获,进行三项提案,优先进行农会内赡养老幼,帮扶贫困,开设小学的之处。

五统为五项统筹。

县衙的税收,地方水利基建,道路交通建设,农兵训练费用,中央财政。

将基层税赋直接落到了农会后,缴足了公家和集体的粮食之后,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

因为分田分的不是田骨,而是田皮,只不过田皮为三十年一租,只不过朝廷将租税化为农税,不再多征,交税就是缴纳租金的话语落在农民们听来,总觉得像是天方夜谭。

不过应昭直接以传国玉玺拍了圣旨,给每个农会封上一封圣旨,明确制定了汤国的新式农会方案。

并且极力阐述农会的好处,比如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农会的会首朝廷监督,五年一选,不得连任,不得担任超过两届,并且还得能写会算,所行的一切由农会百姓监督,不合格可以直接联名上书弹劾。

只要超过半数联名弹劾,朝廷必须下去了解因果,一旦出现真的不合格者,立刻查办惩处,然后在由副的接替上位或者重选。

总之农会只负责地方基层的部分治理,而农兵方面,则是应昭身边退役下来的伤残老卒,摇身一变成为农会保长。

负责对农会农兵进行训练,保卫自家田土。

保长给官阶只有正九品,但没有工资,只有多处两亩地的额外田亩补偿。

但是一旦到了战时,保长全员挂招讨使的军职。

按照一个农社的范围来看,大概就是后世一个乡镇的范围,人口在三千人左右。

而一个招讨使的农会保长,目的自然是用来讨伐可能出现在他们农会范围内的盗贼。

算是最便宜的地方武装力量。

大概一个招讨使能凑个三百壮农兵,就算是很厉害的了。

然后农会内也会设置各村,大体事物农会决策。

当然了,应昭不会傻到不留下后手,他未来会选拔寒门吏员成为宣抚使,相当于政委的角色。

一代代下来,应昭就不信他赢不了这天下。

虽然之前说好的分地,变成了只有使用权,不能进行农会外买卖的结果,但对于大量无地百姓而言,这已经是天大福音了。

应昭也防着个人和地主兼并,所以明确规定农会个人不得买地,只能由农会购买,再由农会转租给需要土地的个人,然后收取的租金用来改善会社内基本设施。

或者等到会社内有年轻人长大,需要分家了,父母辈的田地不够分了,可以以极低的价格租下来,算是获取生产资料。

但应昭可不会不管无地的百姓。

毕竟长安周边就这么点大,哪够百万人分?

自然是移民和垦荒并举。

就比如现在,他又开征了一个建设兵团,说是要修路往蜀地,只招青壮夫妻,随军入蜀可以优先在蜀地分地开农会,并且分地份额从原先的五亩变成二十亩。

毕竟伴随着战争,死人在所难免。

总会有地方空出来。

那不种地就太亏了,不如直接复制农会模式,将全国基层洗一遍。

尤其是现在绝大部分底层百姓都是隐户、佃户,能分能给自己干,谁愿意给世家干?

毕竟承禅皇帝给的条件可是很优渥的,废除丁税之后,基本上一亩地只需要缴百分之五十左右,在加上头几年免税,简直就是善政啊!

对,对比无良的世家而言,征走百分之五十的年收入,对于百姓而言这都是善政。

可想而知这个时代该是如何容易满足?

除了农村的分配之外,应昭也在城市修改了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