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出征河东(1 / 2)三国:重生赤兔,总被听心声首页

前世说到建奴永不加赋政策,大都嗤之以鼻,以为愚民政策,周赫诚以为然。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建奴确实也做到有利于农业发展,因为终建奴一朝,甚至建奴刚入关开始,农民就没地了,都被勋贵豪族圈地、投充了。

无数农民当了奴,成了做工的,有口吃的把日子活下去就行。

碰上主子狠的,吃不饱的奴才只能当流民。

然后主子跳出来,扯着嗓子喊一声“永不加赋”,奴才的子孙眼红巴巴的感恩戴德,高呼“主子公侯万代。”

任何时候都少不了这样的人,对于当时的奴才咱们不加评论,人家是情商高,喊的响亮主子有赏。

至于奴才子孙的子孙子子孙孙,喊的这么响亮,咱就不能理解了,

又不是参加超级女声!

要想看明白建奴的愚民玩意,还得从税赋基本构成说起。

“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之用。”

即赋供军队需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

即税供国家祭祀,政事需用。

“税”字由“禾”字和“兑”字组成,本意是指的地租

赋”字由“贝”字和“武”字组成,是在国家对外有战事的时候额外征收的

赋和税,各有用途,征收的办法也各自不同。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加的自然是人丁税,然而明朝的人丁税早就并入地税中。

在前世康熙年间,人丁增长很快,而这些增加的人口大都不入户籍。

这样一来,建奴对这些人无法进行控制和管理,地方官吏豪绅又乘机压榨,使得贫苦百姓不得不迁徙、流亡,导致流动人口激增,干扰社会安宁,引起社会动荡。

建奴为了通过改革赋役制度来控制人口,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便决定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

事实上包括延续永不加税的后续政策摊丁入亩不过也是明朝一鞭法的延续,说起抄袭,建奴才是广大文抄公的祖宗,变个名字就被后世广为吹捧,比如咱金大爷。

并州的情况跟建奴很像,并州十之八九都是流动人口,对地方治理非常不利。

继续使用人丁税对流民无异于伤口撒盐,帮着世族豪门盘剥流民,周赫担心时间久了会成大隐患。

但他又不能全抄建奴的表面文章,作为一个红旗下成长起来的先进群众。

他当然要学习农业免税,甚至还要补贴开千年之良政,最好这政策能继续延续千年,让后面的朝代不敢改,

虽千万人吾往矣,其九死而无悔!

周赫是这样想的,反正自己好像也死不了,死个九次九十次都没问题。

唯一记挂的还是红衣啊,所以该努力还得努力。

深夜头埋油灯下奋笔疾书的周赫,偶尔抬头看一眼打着哈欠的红衣,

光与红衣相协乎!

周赫低下头继续写,他得先在刊文上为摊丁入亩造势。

制度事关一国稳定,特别是税制这种事关上至君王,下至黎庶的民生制度,更是需要慎重对待。

周赫想下猛药,但也不能一蹴而就立刻下猛药,得文火一直先温着,然后毙敌于一役。

周赫写下从高祖约法三章观制度三要性。

判断制度好坏,首要在于与民是否有利,其次是便捷性,最后才是为君国政府之利。

通篇白话文,周赫文言文拿不出手,没办法还得署名兰陵笑笑生。

周赫看到蔡琰低头沉睡过去,起身拿了件披风盖在蔡琰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