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刘备23岁,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刘备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后来朝廷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而该郡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刘备,刘备性格刚烈,怒鞭邮督之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
后来刘备屡战屡败,半辈子颠沛流离,先后投奔公孙瓒,袁绍,曹操,刘表,一直寄人篱下。自从起兵对抗黄巾起义以来,刘备虽然屡战屡败,却从来不曾放弃他的远大志向,积极寻访人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隆中对定下了三分天下的谋划。后来刘表病死,曹操南下,刘棕投降,刘备和孙权联手在赤壁打败了曹操,他借了孙权的荆南四郡之后,又受到刘璋邀请,进入益州,后来凭借自己的手段,反客为主占据了荆州。
58岁,刘备占稳了汉中和益州,进位汉中王,此时距离刘备去世也只剩下了2年。
刘备的一生,完完全全可以说是奋斗和不屈的一生,也是坎坷与飘零的一生。
魏蜀吴三国的领袖,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的太尉,年二十就举孝廉为郎,孙权也只不过是凭借父兄余荫,坐享其成,唯有昭烈帝刘备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是因为他们不甘心,永不甘心,他们奋斗,永不停止奋斗。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赞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和“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就是枭雄刘备一生的真实写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若以此诗赠刘备,刘备大概会含笑而死。
……………………………………
苏斌小时候在长辈的熏陶下读了《三国演义》的小说原著,他从此对三国这段军阀混战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觉得小说有些情节不合理,于是买了一本中华书局点校的裴注《三国志》。
他对于诸葛亮和曹操这两个三国时代人气最高的人物不感冒,反而喜欢刘备的百折不挠,屡战屡败的精神。
他曾经读到了刘备感慨“髀肉复生”的故事,当时他就喜欢上了刘备。
《三国志》: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尝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半生颠沛流离,屡战屡败,在投靠荆州刘表时已经四十多岁了,拼搏半生却还是寄人篱下,几乎一事无成,换作常人,不知道要心灰意冷到何种地步。然而刘备,却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即使在这种地步,仅仅是髀肉复生这件小事,都让他忧虑,让他再度提醒自己,决不能就这样庸庸碌碌的作为一个小人物度过一生。
苏斌今天听到陈江河称赞刘备的话,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三国时代的这些君主级人物,我第一个佩服的就是刘备,第二佩服的才是曹操。其他人都不值一提。”
陈江河听到苏斌的评价,笑着说道:“你的意思就是‘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