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荀公达(1 / 2)续汉祚首页

经过刘协简短叙述,荀攸心中迅速勾勒出英明睿智、手段老辣的天子形象。若不是眼前这张面孔如假包换,荀攸简直误以为小皇帝被掉包了。

真是狱中百日坐,外间已翻天。曾几何时,一个怯懦少年竟成长成今日模样。最大程度发挥为人君父的优势,政治敏锐性简直令人吃惊。更让荀攸摸不着头脑的则有两件事:一则小皇帝如何提前得知王允他们诛除董卓的计划;二则为何小皇帝对王允抱有一股深深的敌意。

既然一时想不通,荀攸就暂时按下不表。思忖再三,拿定主意,对刘协言道:“陛下聪慧,尚书台诸公皆老成谋国之辈,臣本不该轻易置喙。不过先前臣亦曾计划谋刺董贼,对斩首之后的安排有过谋算。臣有一言,区分轻重缓急。”

“何谓轻重缓急?”刘协自己事自家知,他只是占了一个穿越者的便宜,论才智论能力只是中人之才,否则前世也不至于十年科员饱受挫磨。

今世作为站在权力顶端的上位者,他只需要选择智谋之士为其出谋划策,凭借后知先觉作出最符合历史大势的决断即可,而这就又来到了他专长的领域。刚才求教其实更主要的是表现出礼贤下士的模样,让荀攸彻底倾心,没想到深居囹圄的荀攸还真让他有意外收获,故而脸上喜色并非装模作样。

“以长安周边形势而论,长安为重,城外为轻;郿县为急,函谷需缓。以天下作为棋局,关西为急,关东需缓;收心为上,攻伐其次。《论语》有云,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必须高筑墙、广积粮,揽贤才、练精兵,然后徐图重整天下。”荀攸担心少年人容易犯急躁的通病,而大汉经不起多少折腾,是以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劝谏道。

“公达果真智士,许多道理朕只模模糊糊有个感觉,仿佛隔了层窗户纸,经你这一捅破,立即清晰起来。公达真可谓朕之张良。”刘协半是恭维半是出于真心。

就这样一人诚心求教,一人毫无保留的作答,君臣二人就着些许酒菜,在囚室中呆了足足一个时辰。

刘协是心服口服,能够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绝对不是简单人物,对另一荀心中更为热切。荀攸也颇有感触,虽然小皇帝有些问题显得稚嫩,有些问题异想天开,但口中不时蹦出那些不知从何得来的经典语句,都够他咀嚼良久。

接近晌午,君臣二人这才意犹未尽的从囚室中走出。刘协与荀攸一起乘车,直抵尚书台,当场任命荀攸接替董璜空出的侍中位置,然后安排钟繇将荀攸送回家中。

钟繇与荀攸年纪相仿,同出颍川世家,彼此十分相熟。在路上,钟繇向荀攸隐晦介绍了刘协大病一场却因祸得福,高帝托梦相助的故事。让荀攸也暗暗心惊,愈发坚定了辅佐明主再造中兴的信念。

就在刘协探访廷尉狱时,皇甫嵩换了戎装,带着几个亲随家将,快马来到城外胡轸军中。

把守营门的军官远远看见皇甫嵩,立即越过栅栏,出门相迎。纵然皇甫嵩远离军队闲置两载,且与董卓互相龃龉,但神仙打架,无关凡人。小军官只知道皇甫嵩数代为将,恩威素著,必须恭敬相待。

至于皇甫嵩有什么非分要求,自己跑腿传话就是。这就是小人物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