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母亲的刚毅(1 / 2)遗忘故乡首页

转眼间李海凤已经怀孕8个多月了,这次怀孕她格外小心,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请有经验的接生婆看看是男是女,每次得出的结果都是“男孩”,她特别开心,每每给丈夫说怀的是个儿子都感到无别的自豪,丈夫索性什么活都不让她干了,然她在家安心养胎。

9月中旬的一个早晨,乔老汉和14岁的大女儿、10岁二女儿吃完早饭去了地里锄草,家里留有8岁三女儿、6岁的四女儿在家。小女儿招娣向来性格活泼,母亲肚子已经大的不方便走路了,任由两个女儿在院子里嬉闹,她咋搬了把椅子坐在堂屋门口,手里拿着一把蒲扇漫无目的的扇着,这是门口的大黄狗叫唤了几声,有人来了。

“大婶子在家吗?”

“冷先生,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您快坐”说着挺着大肚子要起身迎接贵宾。

“我来吧也没啥大事,就是昨天见你的两个女儿在学校教室外玩,我在教室里教书你家晓莺和晓冉带着招娣在地上写着我教的字,写的不错,孩子有天赋,你家老大是大了点,上学赶不上趟了,可是其他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让孩子去上学吧,将来说不定有大出息,你们两口子就跟着享福吧。”

“冷先生一个女娃子家读书能有啥出息,以后不还是要嫁人。”显然李海凤并没有让孩子读书的打算。

“北魏花木兰从小识文辨字,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绩,名流千古;孙中山的爱人宋庆龄饱读诗书,热爱祖国,全国上下谁人不知......”冷先生越说越激动。

李海凤听不懂冷先生说的到底是啥意思,但她相信冷先生这么有文化的人说的肯定都是对的,她想孩子们应该去上学。

“冷先生这事我还得和孩子他爹商量,孩子上学学费多少,这三个孩子上学得不少钱吧?”

“一个孩子上一年的学费是50元,你家三个孩子就是150元。”

“冷先生这三个孩子上学半年就这么多钱,也太多了,我们家情况你也是知道的,一年的收成也不过100元,再加上这么多人要吃饭拿不出这么多”李海凤焦急的说。

“这个吗,要不我回去和其他老师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少拿点。”

“那行,冷先生您就给操心问问吧,您可真是个大好人”李海凤还想说一些感激的话,可是词穷的她也说不出什么,嘴里一直说着冷先生是个大号人。

心里想着:如今老大都14岁了,已经错过了上学的年纪,其他三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可不能再耽误了,怎么和丈夫说这件事呢。

晌午丈夫和孩子们干完农活回家吃晚饭,孩子们吃完饭都去午休了,饭桌上就留下李海凤夫妻俩。

“孩子们也该上学了吧?”

“上学?女娃家上什么学,长大了早早嫁人才是正事”。

“邻居家的娃都上学了,咱家一个娃都没上,将来连个字都不识才嫁不出去嘞,冷先生说了,女孩子上学也能有大出息。”

“谁家女娃因为不识字嫁不出去了,我还没听说过不识字嫁不出去的道理,你生了男娃肯定砸锅卖铁也要让他上学,女娃子上学,以后别提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