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为了装出一副体恤将士的样子,扶苏还骑马和将士们一起赶路。
短短几天的时间,他的大腿内侧就被磨得火辣辣的疼,身体好像要散架一样。
扶苏想想还是算了,不装了,太累了。
于是,他又回到了自己的经过特殊改良的豪华马车当中。
一路无话,扶苏率军来到了邯郸郡。
这已经不是扶苏第一次来到这座名震天下的古城了。
之前,就是在这里,扶苏收服里李斯,斩杀了赵国、胡亥,顺利夺下了皇帝之位。
如今故地重游,扶苏生出了许多感慨。
邯郸郡守羌隗出城相应,一如从前。
在这此战争当中,羌隗是天下郡守当中的佼佼者。
领军出身的他,出色的完成了保境安民的人物。
在山东大部分郡县沦陷的详情下,他的邯郸郡始终屹立不倒,使得燕赵逆贼和魏楚逆贼始终不能连成一连。
一座邯郸城,就是一座屹立在北方大地上的明珠。
......
扶苏亲自搀扶起这位老臣,心中无限感慨。
要是没有此人,北方的情况还不知道要多么糟糕了。
从扶苏争夺皇帝到这次扶苏平叛,他都坚定的站在了扶苏这一边,这是最难得的。
要知道,当初陈胜等人的势头强横,不少大秦的郡守都选择了依附反贼或者隔岸观火,保存实力。
比如着名的会稽郡守殷通,叛乱起时,想得到第一件事是勾结项梁等人造反。
若是天下二千石都如羌隗一样,大秦的天下还愁不稳定、不强盛呢!
对于羌隗的忠心,扶苏理应给予回报。
他对于羌隗十分尊重,在众将面前给足了他的名字,直接将御驾安排在他的府上。
他已经给了羌隗新的任命,他即将卸任邯郸郡守的职位。
之后,他将被调入都城,担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不但如此,扶苏还将他十七岁的孙女收入了后宫,二十岁的孙子安排到了身边为郎官。
从此,他们羌家不但是功臣之家,还是外戚之家,和扶苏的关系更加亲密。
扶苏把羌氏家族的接班人放到自己身边,也是向培养一下他。
对于这份隆恩,羌隗感激涕零。
要知道,他可是出身异族,本是西方的羌人,能够在大秦得到如此重用,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他的忠心获得了足够的回报,扶苏已经将他视为自己人了。
他知道,哪怕他百年之后,家族依然能够长盛不衰。
......
扶苏刚刚来到邯郸城的时候,北方就传来了捷报。
之前,韩信灭赵之后,奉命向北进攻。
当时,东胡在匈奴的怂恿之下,入侵了大秦的东北五郡。
他们作为匈奴的侧翼,在左贤王的威逼利诱之下,不断的侵扰大秦的边境,掠夺人口牲畜,为匈奴人的进攻打掩护。
韩信灭赵自后,自立为赵王的臧荼逃到了东胡那里。
他熟悉燕赵地形,在他的带领之下,东胡不断的越过长城,进行侵略。
他们最要的时候,已经越过了边郡,深入了大秦内郡。
这让燕赵之地的百姓蒙受了许多苦难。
要知道,之前的内战才刚刚结束,百姓们的生活已经十分困苦了。
乱世之中,人不如草。
现在,他们又面临着东胡的侵夺。
对于百姓而言,异族的入侵战争是最为残酷的。
内战总有一个底线,内战的双方是为了争夺天下的统治权,他们不会过分的残害百姓,因为他们已经将这些百姓视为自己的子民了。
异族的入侵,往往不择手段,竭泽而渔。
他们就是来抢掠的,他们走后,哪管洪水滔天?
在内奸臧荼的带领之下,东胡骑兵如入无人之境,大秦的北部边疆上,到处都是东胡骑兵的身影。
......
这种情况,直到韩信到来之后才有所改观。
在经历了几次大战之后,原本不服韩信的军官们,全都对这个男人有着疯狂的信任。
在他们看来,韩信就是兵仙。
如今大秦统军的将领,战功比韩信大的或许有,但是像韩信一样从来都没打过败仗的,那真是一个都没有了。
跟着韩信,就能打胜仗,这是韩信帐下的兵丁普遍的想法。
大秦实行军功爵制,大家参军就是为了杀敌建功,自从跟上了韩信,他们立下的功劳,比原来多了十本、百倍。
对于这样的额将领,谁人能够不服了?
韩信北境之后,立刻将兵马撒了出去,截击那些进入大秦境内的东胡骑兵。
他的命令很明确,一个东胡骑兵也不许放走。
东胡人和匈奴人一样,不善于攻城,只能分散兵力,抢夺那些没有城池守卫的原野乡村,因为兵力十分的分散。
面对突然出现的秦军,他们没有丝毫的防备,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韩信初到北境,就杀死了二千多东胡散兵。
这些人全都是刚刚劫掠而归,身上都是财物,参与战斗的秦军全都发了一笔小财。
要不是为了钱,谁愿意抛出性命去打仗呢?
在境内的东胡骑兵扫灭一空之后,韩信带兵越过长城,对着东胡人发起了进攻。
这些异族,趁着大秦内战之际,在北部边郡欠下了不少血债。
如今,是时候该归还了。
韩信的兵马越过长城,冲向了东胡的营地。
他用自己出色的指挥,给东胡人好好上了一课,各站战术运用灵活,打的东胡人都找不到北了。
在打仗这方面,大秦人是东胡人的祖宗。
在韩信出关的第七天,他斩杀了被自封为辽东王的臧荼。
叛国之贼,人人得而诛之!
在韩信出关的第十五天,他大败东胡主力,却敌百里,将他们驱离大秦的边境线。
东胡人损兵折将,保守估计又一万士兵被韩信所杀。
大秦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