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的操练已经结束,士兵们在营中三三两两的闲逛着,方略视若罔闻,一路走到了校场边上。
一边散着步,他一边思索着。
军队,这一与人类历史同样悠长的暴力组织,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许每个人都能饶有兴致地讲上几句,但没有人能完美的概括军队的延革。
就社会实质而言,军队从古至今可以被分作三大类,即:封建军队、资产阶级军队、无产--军队。
当然,如此的分类过于宽泛和抽象,因此往往只会出现在新闻报道以及军政人员的内部交流中。
更加接地气的分类则是古代军队、近代军队、现代军队。
无论东西方,古代军队基本由三类人组成:
其一、军事贵族,他们是世代习武从军的家族、社会地位高,也是古代军队战斗力的核心。
其二、职业军人,他们因为种种原因长年从军,以之为毕生职业。
其三、充军壮丁,他们则是被逼、被迫从军的百姓,可能转化为第二类人。
古代军队的特点是战斗力主体来自其中的军事贵族(亦含西方的骑士和东方的家丁),其余的老兵和壮丁只起辅助作用,军饷待遇微薄,纪律与士气低下,只打得顺风仗。
这三类人的忠诚自然堪忧,家丁是将领们的私兵,而老兵则是混日子——“临战放三枪就算对得起皇上了”,壮丁们更是没有士气可言。
…
然而只要有一丝进步,古代军队的战斗力就会有相当提升,比如最典型的戚家军,军饷能保障、纪律能保障、且有一定的朴素民族主义熏陶。
而接下来,除了火器的普及,民族国家的产生也同样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此也孕育了近代军队。溯源的话,近代军队的苗头始于古斯塔夫军事改革,完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战法便是“排队枪毙”。
近代军队的组成部分中,一些军事贵族仍然存在,但第二、第三类人则大体由市民阶层与经过正规征召程序的平民来组成,他们担任了基层军官与普通士兵。
倘若说第三类人除了能拿够军饷以外与古代军队没有大区别的话,那最为关键的迭代便是这第二类人——
他们身为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稍高,有理想与进取心,而且有相当程度的文化,完全可以胜任基层军官,能有效地约束纪律并掌控士兵,俗话说的“要让士兵惧怕军官的鞭子更胜于死亡”指的就是他们。
在这一时期,最最经典的场面便是——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军官们的约束下,听着军队队的鼓点,迎着枪林弹雨向敌军接近,然后排枪互射,最后发起刺刀冲锋。
至关重要的是,由于此时依旧存在的少量家丁已不再是战斗力的核心,而其余的普通士兵们也非将领的私兵,因此每一名将领都敢在任何有必要的情况下拼光部队、以此来争取最后的胜利,而不会像古代军队将领一般试图保存实力。
…
再接下来便是现代军队,其出现在二十世纪前后,代表是德意志的军官团与完善的参谋体系的出现。初步完善在四十年代,进一步完善在冷战时期。
现代军队有着更为完善与详细的组织、训练、规划,军官们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士兵们也具备较高的平均文化水平。
军人的组成不再单一,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就读军校成为军官,军事贵族基本瓦解,军人之间的隔阂不再坚实,士兵与军官之间名义上只剩下职务级别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