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大臣原先对自己嗤之以鼻,现在还不是要每天跪在自己脚下高呼万岁?
原来这便是皇权的滋味,难怪世人都想削尖了脑袋当皇帝。这万万人之上的滋味真的太棒了!
可这世上总有那么几个让朕讨厌的人,每每朕做出一些决定时,帝师总是露出一副朽木不可雕的神态,他怎么敢啊?朕可是天子啊!
还有皇后,总是一副清冷之态,朕即是她的夫又是她的君,她究竟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在如此情景下,皇上更是无心朝政整日留恋与后宫美人之间。
眼看着皇上越发扶不起,朝中的耿直之臣,愁得头发都要掉光了。但一个朝堂之中并不全是忠臣义士,阿谀奉承的小人也不再少数。
户部尚书,林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要说此人最优秀的地方大约有两个吧,一个是野心,一个便是揣测圣心了。
林松先是送了自己的貌美嫡女进宫,接着明里暗里表示对皇上的忠心和恭维,政事上更是跟帝师定国公一党忠臣背道而驰,处处做对。
很快他便成了皇帝最亲近的臣子,官职一步一步的攀升,打压异己培植自己的势力。
朝中忠诚之士无不扼腕叹息,难道天要亡我大楚?
但随着小太子的长大,朝臣们又看到了希望。
许是从小便受苏帝师教导,小太子小小年纪,便有他皇祖父的风范。
聪明仁慧,更难得的是心怀天下。小太子逐年长大,对政事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是非曲直自己心中自是有杆秤的。
他不喜父皇的昏庸做派,常常在朝政上与之有分歧,从而深受民众拥戴。
于是太子有多聪慧多得民心,便反衬着他这个帝王有多无用。
如此看来他这个皇帝当的还真憋屈,上比不过父亲下比不过儿子。
林爱卿说的对,明明朕才是这九五之尊,朕怎么会错呢?错的是顾氏一族,他们如此忤逆朕,定是想谋反的。
皇帝仿佛把他这一生的智慧都用在了,铲除顾氏一族上了。数十年的蛰伏,一朝发作,定国公和太子因密谋造反被打入天牢,连审问都不曾便被灌了毒酒。
顾氏一族皆判斩首,血色染红了半边帝都,皇后携公主和太子嫡子自焚宫中,太子妃于太子府之内自缢。
苏帝师因教导无方,剥夺官职贬黜家乡。
那一年是定康十五年,史称定康之乱。
顾氏一族消亡,皇帝没了顾忌愈发沉迷女色,荒废朝政。奸相林松把持朝政,买卖官爵。偌大的一个王朝以极快的速度衰败下来。
周围国家虎视眈眈,一时间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