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4
转眼之间,盐枭的六个警戒哨,就已经没有了踪影,但是六个火把,还在剧烈的燃烧。正是由于光线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所以,其他的盐枭,一点都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死了六个同伴。至于场地中间的那个女人,自顾不暇,对外面的情况,更是没有时间注意了。
这时候,女人的身边,已经只剩下不到十个人。但是围攻她的人,却有足足二十多个,个个都显得非常的彪悍。他们使用的武器,都是清一色的雁翎刀。看到雁翎刀,张准情不自禁的皱皱眉头。
雁翎刀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宋、辽、金、蒙古、西夏混战的时候,这种刀曾经大量使用,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单纯的杀人工具。但是,在大明朝,雁翎刀却是经常和另外一种刀联系到一起的,是区别身份的象征。
另外那种刀,叫做绣春刀。
锦衣卫专用的绣春刀。
真正的锦衣卫用绣春刀,假冒的锦衣卫用雁翎刀,这是民间很通俗的说法。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也没有史实证明,然而,还是有不少人相信,喜欢用雁翎刀的人,多半都和锦衣卫有些瓜葛。换言之,就是有锦衣卫的背景。
难道,这些人居然是锦衣卫的外围不成?
大明朝的锦衣卫,在后世看来,的确是有史以来最拉风,最显赫的特务组织,除了东厂、西厂,以及昙花一现的内厂,没有哪个组织能够压过它。崇祯皇帝上台以后,东厂的实力,在东林党的极力遏制下,有所削弱。东厂掌印太监王承恩本身的权力欲也不是很强,不太注重东厂的建设,于是大明朝的特务机关,只有锦衣卫没有大的变化。
不过,锦衣卫的数量,在山东并不是很多,只有济南、兖州、登州等几个要害地区,有锦衣卫千户、百户驻守,其他地区,是没有正式的公开身份的锦衣卫驻守的。如果某地有事,锦衣卫是要从远方赶来的。莱州、青州都是如此。
究其原因,还是锦衣卫的控制能力开始消退,大不如前了。明末战乱,武将兵权日重,拥兵自重的他们,根本不怕锦衣卫。只有文官才受锦衣卫的约束。山东战乱不断,赤地千里,没有什么油水,锦衣卫也不想遭受这份罪,懒得安排太多的人手。
但是,锦衣卫还是有很多活要干啊,没有人手怎么干活?于是,一群冒充锦衣卫的假锦衣卫应运而生。他们打着锦衣卫的牌子,为锦衣卫做事,每月上缴一定的“挂靠费”。其实不领工资自己创收,没有编制临时工。飞鱼服和绣春刀当然不能颁给这样的临时工,于是就用雁翎刀代替。
原本锦衣卫还算严肃的特权部门,现在开了口子,各色各样的假冒锦衣卫,就蜂拥而上了。到底哪些是有授权的,哪怕是根本没有授权的,恐怕锦衣卫自己都分不清了。雁翎刀又不怎么值钱,三五两银子就可以买一把,有钱人当然拿来充门面了。
只不过,在盐枭里面,使用雁翎刀的还是少数。官府明面上毕竟是要打击私盐的,锦衣卫军官自己走私私盐,肯定要撇清其中的关系,不可能使用绣春刀和雁翎刀。眼前这伙盐枭,明目张胆使用雁翎刀,不知道到底和锦衣卫有没有关系。
以前的锦衣卫,的确很吓人,权势熏天,抓人杀人,都不需要经过任何其他部门的。但是在明末,锦衣卫已经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自己的实力足够强,根本不用买锦衣卫的帐。怕锦衣卫的只有文官,武将是根本不怕的。当然,绝顶愚忠的除外。因此,张准只是皱皱眉头,并没有放在心上。
外面围攻的盐枭非常凶悍,前赴后继。那个女人的随从,同样的彪悍,同样的不肯屈服,即使是一个个的倒下去,也没有听到有人惨叫的。事实上,每个倒下去的盐枭,都很快就断气了,根本就没有人是受伤的。
攻得凶猛,守得壮烈,没有伤员。
的确是残酷的战斗。
刀尖距离那个女人是越来越近了。
她的身边,只有最后的四个随从了。
自始至终,张准都没有听到两拨盐枭之间有什么样的交流,不知道是已经不需要交流,还是没有必要交流。那个女人除了惊叫一声之外,也没有任何的言语。总之,看双方厮杀的情形,真是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你死我活。
“嗤嗤!”
张准看准机会,从黑暗中忽然跳出。
他跳出来的位置,刚好是在盐枭们背对的地方,光线因为人员的遮挡,并不是很清晰。又由于双方处于激战当中,一时间完全没有察觉。
三棱刺左右一刺,两个盐枭立刻毙命,连声音都没有发出来。
激战中的盐枭,头脑发热,对于身边有人倒下,一点都不在乎,依然继续围攻那个女人。既然走上了盐枭这条道路,就不准备还有机会活下去了,什么时候倒下,盐枭们都不在乎。
“嗤嗤!”
三棱刺再次出手。
又有两个盐枭毙命。
但是这时候,那些盐枭也注意到了。
“什么人?”
有人断喝。
张准当然不会答话,一言不发的继续前刺。
转眼间,又有两个盐枭倒下。
围攻女人的盐枭,急忙分出几个人来,试图将张准拦截。
但是,张准的行踪,非常的飘忽,三棱刺左刺右刺,上刺下刺,每次出手,都要给对方造成一个伤口。
平心而论,那些盐枭都是刀口上舔血的人,战斗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可是,张准的三棱刺,实在是太诡异,因为沾满了鲜血的缘故,在跳动的火光中,很不容易看出来。他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看清这是什么武器,就已经倒在了三棱刺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