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感写一篇文章,格律不限,内容不限....”
李世民忽然笑了笑,说道:“朕这个小舅子,还真是煞费苦心啊,玄龄,你怎么看待这个考题?”
房玄龄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个考题看起来极易,其实不然。没有限定,才是最让考生困惑的。因为人的思维是发散的,这样的话,很多人容易走远,也就是跑题。”
“有意思,说来听听。”
在李世民的要求下,房玄龄继续道:“陛下,不要忘记了此次科举考试,是为国抡才。所以考题核心,自然是建功立业,报效家国,就算没有明确的爱国情怀,但至少也要展现自己抵御外族的决绝,如此才能体现他们的思想深度。”
“所以,没有限定只是表象,核心其实已经固定了。长孙大人之所以这么说,臣想,是在给一部分人埋坑吧。”
“埋坑?此话怎讲。”李世民问道。
“因为....”
房玄龄犹豫了一下,说道:“这个考题,其实对于寒门考生来说,有些不公平。”
“不公平?”
“是的,陛下。”房玄龄顿了一下,说道:“世家或者权贵子弟,从小被送往军中历练,多少对行军打仗,建功立业之事有所耳闻。”
“可....”
不等房玄龄说完,李世民便把话接了过来:“可韩秋出身于乡村,自幼与农田为伴,难以接触到国家大事,所以他的经历,可能十分有限,以致于写出的东西,先天就深度不足,被其他考生超过,对吧?”
“陛下圣明。”
房玄龄拱手恭维道。
其实,后面这话,他是故意让李世民接的。
因为,众所周知,长乐公主本该是长孙无忌儿媳的。
结果,却被韩秋横刀夺爱,把人拐跑了。
即便深沉如长孙无忌这般的人,也很难不想着报复吧?
而李世民说完那番话后,也只是眯了眯眼,没有再说些什么。
他今天来此,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韩秋。
这个能写出《六国论》的少年,总能给他一种极其不简单的感觉。
自己还能否从这少年身再获一些惊喜呢?
“先天就不足,所以....你该怎么办呢?”
李世民的眼神愈发的深邃了。
……
……
韩秋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李世民,房玄龄这些朝廷大佬的关注对象。
此时,他提着笔,只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完诗词。
因为,妹妹还在贡院外等着呢。
就在他的文章刚写到一半的时候,忽然,便听到前面有人声音响起。
“考官,我写完了!”
话音一落,顿时引来了哗然之声。
什么人这么夸张,居然一盏茶的时间都没到,就写完了。
这人是提前就把诗文给写好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