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乐毅篇(7)(1 / 2)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首页

难遇明主

乐毅一鼓作气,拿下了临淄,却攻不下即墨、莒。此时,对乐毅的各种流言蜚语,接踵而至。

有的人说乐毅不尽心作战,藏有私心,善待齐国百姓是想自立为王。

为祸燕国,自立齐国等等,很多罪名,无中生有。这些罪名:有的是燕国君臣忌恨乐毅大功编造。有的则是齐国散播的假消息,离间燕国君臣。

其中,最著名就是燕昭王鞭打燕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燕惠王。燕国国内,到处都是中伤、抨击、陷害乐毅的言论。一个人说是诽谤,两个人说是中伤,三个人说是流言蜚语。

三人成虎,连母亲都相信自己的儿子杀了人。

乐毅私心太重,想自立为王,叛燕的言论。很多人都信了,燕太子也信了。燕太子信了,还制造新言论,让人在宫中流传。这些言论,传到燕昭王的耳朵里。

燕太子相信,自己父亲听到这些言论,定会防患于未然,罢黜乐毅。可,燕太子低估了父亲和乐毅之间的感情。燕太子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罢黜乐毅,反而鞭打了他,还说了两句话:

a、燕国的仇,是谁报的。

b、乐毅真的要做齐王,也是应该的。

燕太子不满,但,父亲生气了,也只好认了。挨了一顿打,受了一顿骂,燕太子总算老实了。

燕昭王打了自己的儿子,也传达了一个消息:乐毅,是我信任的人。谁也不能离间,我们的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余音绕耳。

燕太子和朝臣的话,也留在了燕昭王的心中。燕昭王相信乐毅是他的知己,不会负他。但,心中有了疙瘩,有了间隙。燕昭王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看错人,命人拿着节杖,前去见乐毅。

乐毅想要当齐王,他就封乐毅为齐王。

乐毅听闻,燕昭王做的那些事,为了压制群臣,连太子都打了。燕昭王如此信任他,乐毅十分感动。乐毅为了报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也为了消除燕国君臣对他的质疑,对天起誓,情愿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

乐毅也说出了为啥攻不破齐国莒城、即墨的原因。他有心为燕灭齐,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乐毅见燕昭王毫不怀疑地把任务交给他,也希望燕昭王明白自己的难处。

燕昭王也知道乐毅的难处,也知道燕国的处境,压制众人,维护乐毅,并说了一句话:燕国有我,伐齐有你。

燕昭王还大张旗鼓,封乐毅为昌国君。这三个字,表明了乐毅在燕昭王心中的地位。同时也表明了乐毅对燕国是是多么重要。

乐毅见燕昭王知他心,明他意,更加卖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灭齐强燕,这是他制定的目标。只有这样,他才能不辜负燕昭王的信任。

春去秋年,又过了几年,燕昭王没有等到亡齐的那一天,撒手而寰,走完了人生的终点。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乐毅伐齐,势如破竹攻占齐国国都临淄,占领七十座城池。从公元前283年公元前279年,近五年的时间,乐毅拿不下莒、即墨,两座城池?

这个问题,有很多人讨论,得出了以下的观点:

1、乐毅私心太重,想要在齐国自立。

2、乐毅能力不足。

3、燕国的国力,吞并不了齐国。

现在,就来分析一下,乐毅攻破临淄,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占领了齐国七十座城池。为什么有近五年的时间,攻不破即墨、莒,这两座城池呢?

五国伐齐,济西之战后,中原诸侯态度发生了变化。秦韩撤军,魏军攻打宋国的齐军,赵国态度不明。燕国内部,对亡齐,也产生了分析。

燕国伐齐的弊端很快展现出来:

1、齐国疆域太大,燕国独吞不下。

齐国是东边最强大的国家,坐拥三千里疆域。燕国倚仗联军之势,击败齐国,想要亡齐,还是有点困难。

2、燕国军力分散。

乐毅孤军伐齐,不得不改变作战方略。中军坐镇临淄,统筹全局前军从北往南,直取莒左军从西往东,攻破即墨右军从东往西,打到齐国和鲁国、魏国交界后军负责扫荡齐军残余势力,保证后方安全。

燕军有二十万,要分五路,还要留大量将士,驻守攻下来的七十座城池。攻占即墨、莒两城的兵力,又有多少。所以,乐毅面临一个问题,兵力不足。

3、即墨、莒,不是普通的城池,而是齐国五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