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帝横空出世,一统神朝以后,发现百家的存在已经是根深蒂固,难以消除。
因此在颁布神朝律例之时,将这些学派遗留的遗址合法化,并重新在神朝的统治之下焕发生机。
后世神朝的诸多朝中部司基本都是从诸子百家之中汲取的经验,而后加以变化。
比如:国子监、太学等等乃是由儒家的书院学宫演变而来;朝廷六部之中刑部以及大理寺、三法司乃是由法家的法堂教会改造而成;而司天监、仙奉司乃至于孔阳所在的除魔监等则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道家的影子。
而甚至于皇家都推崇的大觉寺、寒光寺等等佛门宝刹更是直接沿用至今,没有改变什么。
神朝四大书院分别是洛州京兆府神都洛城的应天书院、青州顺天府西京的稷下学宫、荆州汉口府星城的岳麓书院以及江州江宁府江宁城的白鹿洞书院。
四大书院每一年都会向神朝各州招收新弟子,不分贫富贵贱。
只是书院位于各州之地,总要对本地州府有一些优待才是。
像四大书院所在的本州官员都有一定的推荐名额,不过这名额极其稀少而且依旧要经过一些测试。
像郑天开这样一个江州广阳府的一县之尊手中也仅有三个向白鹿洞书院推荐的名额。
说起四大书院的测试,就不得不说一说神朝各种修行体系了。
神朝什么时候有的各种修行之法,已然不可考察。只知道目前流行的各种修行法门以儒释道三家为首,各种旁门左道兼而有之。
旁门左道即像武道炼体、阵法师、炼丹师、术士、尸道、鬼道、妖道、魔道、蛊道、豢养师……等等,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以上种种皆早在神朝建立之前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就早已经形成了“九之极尽分段法”用以区分等级强弱。
所谓的九之极尽分段法,例如道教修仙者便是由低到高分为九至一品。九品之中,九品到七品为下三品,又称为炼神三境,即:炼精、炼气、炼神三大境界。每一个大境界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以及巅峰四个小境界。
而中三品即六品至四品,又称为造化三境,即:造气境、造神境以及造化境。其中的小境界与炼神三境类似,但略有不同。
上三品即三品至一品,又称之为通天三境,即融天境、化天境、通天境。而至于通天之上究竟为何,则是鲜有人知,外界之中并没有流传。
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神帝必然是超脱了一品的境界,这才能一统神朝,名流千古。
值得一提的是,神帝初立神朝之时亦是认为自己功高盖世,妄图推翻古之圣贤留下来的九之极尽分段法,另立新法。
最终,新法确实实施了一段时间,但不久之后便是无人再用了。
个中缘由,无人可知。
无奈之下,神帝这才遵循古之圣贤遗留下来的九之极尽分段法。
另外,有一类却也是自古以来便是不遵循此法,便是妖魔兽类。
妖魔兽类广为人知的区分等级道行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与人类修士类似,不过却是完全相反着来的。
即一级妖兽最弱,九级妖兽最强。
其二,便是依据妖魔兽类的修行年限判断其强弱。
妖魔兽类普遍的生存寿命便是比普通人类要长,就是相较于人类修士也是有着巨大的寿命优势,根本不可同等而语。
妖魔兽类,修道十年便是会有一些显著变化,例如外形特征、擅长领域的增强等等。
而修道百年则又会增加道行,如此五百年、一千年、两千年…乃至万年,数万年等等。
四大书院学士大儒,亦修身炼气,亦可以其独特的方式令院内弟子修炼。
举个例子,大儒学士饱读诗书,周身自带书卷之气,书卷之气亦可斩妖除魔!
白鹿洞书院的测试,一测慧根,二测悟性。
慧根即是否可感受至圣先贤留下来的儒家气息,并以此判断你是否可以入院进修儒法。
悟性即是字面意思,看一个人在一个时辰之内可以感悟多少先贤圣者留下来的法理奥妙。以此判断你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