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不堪回首的童年(1 / 2)最后的一师一校首页

宋清娥父女和熊组长走了之后,学校又恢复了平静。

“至今教材都还没有到,明天该让学生们做些什么呢?”

王明泽一边在为明天上课的事情纠结着,一边料理着一个人的晚餐。

吃完晚饭后,王明泽泡了杯茶:

“这一天,真他妈累得够呛!”

王明泽心想,晚饭后好好享受一下读书喝茶的美好时光也很好。

从学校毕业后,忙忙碌碌的一路走来,王明泽还未曾好好的享受过读书喝茶的惬意时光,趁现在课本还没到,一个人也没什么事可干,正好可以好好的读一读自己在学校读了一半多的三国演义。

王明泽自小就有个坏毛病,至今一直都改不了,那就是喜欢躺着看书。

小学的时候,王明泽就已经养成了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

这个习惯的养成还得从自己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说起。

那时候没有什么义务教育,每上升一个年级都要考试,合格了,你就升级,不合格,对不起,你就留级。

王明泽小学的时候因为太调皮,心思没有用在读书上,所以成绩一直垫底。全班二十一个学生,王明泽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数学永远都是不过三不超过三十分,语文永远不过四不超过四十分。

那时候,像王明泽这样“不三不四”的学生是最让老师头疼的,不让去考试嘛,与老师的职业操守不相吻合,让去考试嘛,结果一定是去一个死一片,一个这样的学生进入考场,会把全班同学的平均分一下子拉下来,就这么一下,老师辛辛苦苦工作一年的努力和付出,往往会被这样的学生一朝归零。

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一到五年级的时候老师们还可以忍受,因为那是在“内部”,丢脸丢在家里,老师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可要是到了六年级,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六年级的小升初考试,不仅关系到科任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成绩,还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名誉和声望。

王明泽读六年级那一年,班上别的同学的成绩都在不同程度的进步,只有王明泽还在原地踏步,成绩一直没有进步不说,一不小心甚至还会倒着走。

于是,王明泽成了老师和学校的重点“关注”对象,科任老师找他谈话,让他留级补习,别去参加考试,学校也找他父亲谈话,说他成绩不好,别去考试,来年的补习费可以免除。这些,对王明泽来说都没什么,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该上学上学,该倒数倒数,一切照旧。最让他不爽的是,在这样的舆论氛围里,同学们都冷落他,甚至成绩好的那几个同学还把他当做另类,敌人,一天冷言冷语地嘲讽他,挖苦他。

直到有一次,班上的一个成绩较好的男同学说他是“老鼠屎”,搅坏了他们这锅汤的时候,王明泽没有再一如既往的隐忍,他照那个男同学的鼻子就是一拳。那个男同学瞬间嚎叫着倒地,捂着自己的鼻子打滚,鲜血流了一地。

闻声而来的班主任,狠狠地教训了王明泽一顿,并把他的坐位调到了最后一排:

“滚到后面去坐,把你安排在前排,原本想着你能有所进步,现在看来,你就是扶不起的烂泥……”

后面老师再骂了些什么王明泽没有听清,他只顾低着头强忍着不让满眶的泪水流到大家的眼前。

那次之后,班上的同学内心里还和以前一样看不上他王明泽,但表面上都不敢再欺负他了,大家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老师那天的话,深深地刺痛了王明泽的心,他也想叫自己有所改变,但这仅仅只是停留在想想的层面上,没有什么具体的行动。

数学老师和王明泽的父亲平时有些来往,还算比较熟悉,别的老师找王明泽谈话,叫他留级或者退学的时候,只有数学老师,一如既往的沉默着,默默无闻的关心并关注着王明泽的学习成绩。

期中考试之后,王明泽一如既往的倒数第一,特别是数学,考了22分,比之前的测试少了7分。

数学老师一边发放着试卷一边公布着成绩,当听到“王明泽……22分”的时候,那个被王明泽打出鼻血的男生以及他圈子里的那些朋友们,发出了鄙视的笑声。王明泽狠狠地瞪了一眼那几个嘲笑他的家伙,内心里却已经准备好了挨老师臭批的准备。可数学老师没有骂王明泽,看了王明泽一眼后,把试卷丢给了他。

放学后,有同学告诉王明泽,说数学老师叫王明泽去教研室去找他。

“完了!课堂上不挨批,下课后居然叫我去教研室,该不会又逼我留级吧?还是要为我的22分收拾我一顿?……”

王明泽忐忑不安地来到了数学老师的教研室。

敲门进去之后,数学老师示意他坐下,他自己则又埋头去前面的书本上写着什么。

王明泽拘谨地坐在靠椅上,大气不敢出。

不一会儿,班里数学成绩一样差的同学都陆续进来了。数学老师抬眼望了望他们,盖起笔盖,合上书本,转过身来对他们说:

“叫你们来,是因为你们几个同学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如意,现在又快毕业了,我想问问你们的意见,是否同意我为你们几个开个小灶,每天放学之后,你们几个留下,我结合你们的成绩,给你们布置几道题,做完了一一讲解完了之后你们才回家。愿意吗?”

几个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表示愿意留下。

数学老师长输了口气,接着说:

“那好,我们从明天开始,今天你们先回去吧”

自此,王明泽每天放学后都留在教室里,等着数学老师来给自己补课开小灶。

有一天放学后,几个同学一如既往的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