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幸福的不多。总是各有各的不幸。那个以为自己幸福的,实际正在让另一半饱受煎熬。
一个中年教授,在别人看来幸福得要死。老婆在本校另一个系,佛系,不评职称那种,整天对人说自己太幸福了,有个儿子,在四大名校,理科也特别好,看似清华北大问题不大。自己老公又是教授博导,名满天下。但这教授私下里说起老婆,却是满肚子火。老婆懒惰,啥都不管,还伏弟魔,整天就是吃喝玩乐,不看书不写文章,教案就十几年前的。这样那么自在也好,但偏偏对他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好像是他什么不做,是他十几讲师,是他对孩子不管不问,是他不做家务。他只能忍气吞声。实际他明白,根子都在丈母娘那儿。
丈母娘就是这样的人。
千冢再次说,要想知道你的另一半结婚后是啥样,就去看她妈和他爸。特别是原生家庭的夫妻关系。九成会复制他或她父母的家庭模式。
这次她老婆生病了,乳腺癌,要做手术。他的哥哥嫂子都装傻,倒是丈母娘80岁了,哭着喊着要来伺候自己闺女,不让伺候还找七大姑八大姨的来做说客,非要来。按一般逻辑,丈母娘真是精神可嘉,80岁还来医院为女儿守夜。可是,如果你从正常人的角度想这丈母娘,你可就错了!
下面以他的视点讲吧,这样比较有亲和感。
先说说哥哥嫂子吧。这个引子挺有意思,是另一种家庭模式。
话说我哥哥嫂子和我父母一块在县城生活,收入也不低,当地的上等,但就是眼红我在上海挣钱多。我每年都给侄子侄女好几千,还经常接上海来住,但哥哥嫂子从来没有一句话,也基本没给过我孩子钱,记得这十几年就两三岁时我哥给过一百。我两次在上海买房子,都是父母帮借钱,哥哥是不说话,嫂子是特别快地说一句:我们没钱。我就接一句,不需要你们的钱。其实也真是不需要,从表面上,嫂子最让我妈满意的地方是不生事,我觉得也挺好,就从没想让哥嫂帮过什么忙。但嫂子两次买房子都火急火燎地找我借钱。第一次是我哥出动,在微信上找我,说要给父母买房子,需要钱。我挺奇怪,我父母有房子,他们自己住一套,我哥嫂住的也是我父母的,怎么又买房子?我马上打电话给父母,原来是哥嫂想买房子,有暖气的新式套房,他们现在的房子是十几年前那种老套房,且是我父母的名字。我就奇怪,这有啥装的,你买就买,何必打着父母的旗号,父母根本不需要房子。我也就装傻,说好吧,给你五万吧,这两天打给你。哥哥当时很高兴地说,好。此时大概是下午5点左右。到了晚上十点,我哥突然微信上找我说:你的5万你收着,我不需要你的钱!
我更奇怪了,你装就装,我给你了,你还想什么?
我就说:哥你为什么不要了?
哥怒气冲冲地说:我没见过钱!
我更懵了,我借给你钱,又不管啥时候还,你不还我也不会找你要,虽然不多,但也是钱吧!我说:咋回事?不买房子了?
我哥还是怒气冲冲地说:用不起你的钱!
我很奇怪。哥就是不说为什么几小时前还高兴地收这五万,几小时后就那么怒气冲冲来骂我。我问父母,父母也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就告诉我:他不要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