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个月,我就从朋友圈里旁观了几十次大学新生的“老乡会”。从照片上看,菜色很红,辣椒很多,但口味正不正宗无从考证。但怎么说呢,我们这些留在本省念书的学生,似乎没有资格使用“老乡”这个词语。因为老乡遍地都是,不珍贵了,我们只能说是在聚会。 这次聚会开了个不太好的头。我从没想过陈起元还会记得我,苏莉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自己的前男友。场面顿时有一些尴尬。 “不是说是C大的扬高毕业生聚会吗?为什么邵迦路会来?” 她的声音里有几分气急败坏。 我也觉得奇怪:“是啊。他不仅不是C大的学生,高中也不是在扬高读的啊?” “没必要分那么清吧,人多热闹点不是好玩些么。”陈起元不明所以地参与了我们的讨论,没注意到苏莉的白眼要翻到天上去了。 “他在隔壁B大嘛,高中是在澄高读的。他挺有名,我很早就认识他了。” 每个地区都会有“四大名校”的江湖传说。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各地都会对“四”这个数字约定俗成,并且不怀好意地猜想有些学校是不是纯粹就是拿来凑数的。 总之,澄高和扬高都是省内四大名校之一,而且地理距离非常相近——我们两个学校的学生都互相看不起,业余时间会在贴吧互黑——虽然一般都是我们学校先挑起的,澄高学生们学习更用功一点。澄高和扬高的矛盾是我省重点高中主要矛盾,一中和师大附中都偏安一隅,气质岸然。 而B大和C大是省内地位相等的学校,地理距离同样很近。但B大和C大一个重人文一个重理工,一个男生多一个女生多,各有所长,气氛没有那两所高中剑拔弩张。 为了安全起见,我故意把话题推得离自己远一点:“那他应该在B大混得风生水起吧。” “那也不会有陈起元风生水起啊,”苏莉娇俏地对男朋友眨眨眼,“昨天打球是不是又收到小饮料了啊?” 她白皙的食指在陈起元的胸膛上画圈圈,对方的眼睛眯了起来。 单身狗如我顿时感到不适。但我想如果我是男孩子,也会想和苏莉这种漂亮情商高又会撩的女孩子谈恋爱。 “你别想多了,就是我们班的来加个油。”陈起元没忘要顾及我的感受,给我解释道,“我们系这两周正一轮一轮打班赛,之后要选出院队名单参加新生杯。” 为了迎接大一新生,整个九月学校都在举行各式各样的新生杯赛事,足球、篮球、排球、演讲、征文、辩论…… “工科学院真好啊,还要每个班层层选拔?我们院最后能凑出一支篮球队就谢天谢地了。” “确实,男生太少也是个问题。”苏莉愁眉苦脸地问男友,“阿正,有没有什么好人能给小夏介绍认识认识?” 我双手比成一个×,连忙拒绝:“谢谢,不用了、不用了。” “其实我觉得我们学校和澄高毕业的男生都挺不错的。”陈起元思索道,“师大附中也还不错,但是一中的你还是离远点吧。” 江湖传闻市一中聚集了全省的高干子弟,然而真相也确实如此。 看来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刻板印象,无论对人还是对学校。 “啊,我看到建筑学院的学长来了,我去招呼一下。”陈起元抛下我们,匆匆离开。 苏莉也没生气,开始往我的嘴里扔小番茄,动作娴熟。她一边投喂我一边悄悄评论别人:“这个学长有点花心,但人非常帅,能力也很强。陈起元高中就和他一起在学生会做事,挺崇拜他的。” 我了解高中学生会的风气,于是点点头,口齿不清地附和:“可能厉害的人都比较花心。” 很久后我回忆起此时此刻,还是会觉得这天的水果的确十分甜,但如果上帝能够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实际上后来上帝确实给了,还给了无数次),我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嘴巴被塞满小番茄。 “介绍一下,这个是我们扬高毕业的学长。”陈起元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转过头去,看到另一个人。 “薛正,建院大二。上一届理实的。” 很简短的自我介绍。 我看着他,他也正看着我。 我看到穿着清爽,干净帅气的他;他看到满嘴食物,目瞪口呆的我。 居然又是昨天那张让人头脑空白的脸。但此刻情况特殊,为了生命安全,我没有再次走神,而是冷静地一口一口把食物吞咽下去。 “我叫苏莉,和起元一个系。我高中的时候就听说过学长啦,”苏莉收敛了一点,用勺子往学长的碗里拨小番茄,这是店家送的新鲜水果,她觉得不吃白不吃,“我记得学长是上一届学生会主席对吗?真的很厉害。” “不是啊。”他面无表情地摇摇头,耿直地直接否认。 在气氛变得尴尬之前,陈起元迅速为女友解围:“学长是学生会副主席啦,学生会主席是他当时的女朋友。” 薛正纠正道:“是前女友。” 这个纠正有点意味深长。 “哦,前女友。” 难得有一个我能插话的机会,我附和一声。 苏莉用手肘戳戳我,事后她点醒我,我此时的附和真是不合时宜。 但我以为她是在示意我做个自我介绍。 “我呢,叫夏熠。”我没精打采地说,“是中文系的。” 我向来不擅长应付这种场合,更痛恨此时此刻的情境。我没想过自己会第二次遇见他,或许说没想过会直接面对面碰见他。这样的男生往往会成为学校的江湖传说,活在学生们口口相传的多角情感故事里。 他不会记得昨天的偶遇,不会记得妆容精致穿着时尚的我。我们在这一天正式认识,从这一刻我成为他社交网络里一个不起眼角色,他对我的第一印象会是和正常人相比三倍大的装满了小番茄的嘴。 但是他挑挑眉,很好奇: “哪个yì?” 苏莉抢答:“熠熠发光的熠。” 薛正点点,饶有趣味地说:“其实我一开始也想读中文。” “为什么啊?”陈起元和苏莉诧异道。 “我高中是文科生啊,每一个真正的文科生应该都想过大学要不要读中文吧。” 他俩很没见过世面地钦佩赞同,我却从中找到了盲点——等等,你文科生怎么能学建筑专业呢?莫非又是父母私下走动? 我神色冷漠地反驳道:“我就没啊。只是因为高考一不小心文综考崩了,需要自主招生那二十分加分。刚巧中文系比较好考。” 苏莉和陈起元面面相觑。 如果昭昭在这里,她一定能看出来我是因爱生恨,精神抓狂,情绪错乱。但在座的两个朋友没有那么了解我,只觉得我突然变得不那么友善,敌意来得莫名其妙。 我们这桌渐渐坐满了人,但我认识的还是只有两个,加上薛正的话是三个。菜渐渐上齐了,非常标准的二十个菜,荤素搭配得当,营养均衡。开在市中心的家常菜馆也不敢不正宗。 但好像除了我和薛正,其他人没有在认真享受食物。 大家都在努力地围绕着高中和大学的经历交谈,离不开对比和衬托。高二的时候我幡然醒悟:高中是个阶级社会,而大学也同样如此,甚至更加□□裸一些。 我从只言片语重推断出了一整套鄙视链。 C大的第一王牌专业是建筑,第二是计算机,第三是法律,剩下的水平都差不多。 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时代的风向,商学院和计科学院并列时代弄潮儿,就业率和毕业薪酬连年创下新高,拉高了全校平均值。顺便一提,我们文学院一直以来都拖学校后腿。 虽然“就业率”和“应届薪酬”和现在就读的各位新生没什么实际关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拿来自我标榜和骄傲。他们两个院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些看不起其他人。计科院就更厉害了,他们连自己学院的边缘专业都看不起。 饭桌上,法学院的新生正在畅想自己的光辉未来,计科院的几个已经开始互相敬啤酒。 唉,这和当年理科竞赛班看不起理科实验班,理科实验班看不起理科平行班;理科所有班看不起文科所有班;文科实验班看不起文科平行班有什么区别? 大学生活就是如此无聊的吗?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在重复高中罢了。 我趁他们不注意,一个人夹了两只扇贝放在碗里。 嗯,因为按理来说每个人只能分到一只的。 其实我很想吃那边的黑椒肋排,但这家肋排切得太长,吃起来有些姿态不雅。我有点忌惮坐在我旁边的薛正,虽然他和我不会发生什么故事,但是女生嘛……少女心作祟。 我喝着高中最爱的碳酸饮料,一边叹气一边打嗝。 “你喝慢点。” 坐在我旁边的薛正说,我侧脸看过去,他正在剥一只螃蟹。 我吐槽道:“碳酸饮料,就是要大口大口喝才会爽到啊。一口一口慢饮和喝白糖味苏打水有什么区别?” 薛正思索了一会儿,也觉得我说的话很有道理。 以上就是我和他在这次聚会上所有的对话内容。但他今天说的话本来就不多,比不过那几个法学院新生。和我幻想中的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风云人物不一样,他可能是那种以学术能力服人的低调领袖。不得不说这显得他更有魅力。 吃完我们准备转移阵地去KTV,其他桌的学长来问我们要微信。其实我觉得他们主要是想要加苏莉,顺带礼貌性问一问我而已。我还是笑着掏出了我的二维码。 寻找盥洗室时,我意外地看到苏莉和邵迦路在走廊拐角推推搡搡,他们没看到我,我也就装作没看到他们。是不是帅哥美女的情感关系都比较复杂呢? 晚上我躺在床上,回忆自己匆匆度过的这一天。正当我认为这场聚会真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一个老早就是我微信好友但聊天记录为零的男生突然开始找我聊天。我连备注都没设置,翻2016级扬高C大新生群去找他名字,花了我两三分钟。 李杰,名字听起来象个好人。我对他有印象,今天和我一桌吃饭的,是一个五官端正的男生。 曾经的我会不屑一顾地认为这不过是个中性词。但在高三下期,艺术生集体离校在外集训时后,望着满操场的寸头男孩我终于明白,这四个字有多么珍贵。 他发来我最深恶痛绝的开场白:“在吗?” 我没有自作多情到认为这不是群发。 而且现在是晚上十点半,装作自己已经睡着也不会太奇怪,干脆就直接不回吧。 我笑着退出聊天框,习惯性点开朋友圈看看,没有新动态——我好友圈本来就很窄,还隐蔽了所有微商。但我饶有趣味地又看了一遍旧动态。 我最好的朋友成栩考上了清华,但他的朋友圈的语气真的都很傻;苏莉和那些狂发自拍同一角度同一表情的普通美女不一样,她的妆真的都很好看且每天风格各异,我挺羡慕陈起元每天都能和“不同”的美女交往;林昭昭喜欢发一些自己创作的只对几个好友可见的小说片段,写得非常好,她应该替我学汉语言文学;许星微喜欢分享很精致利己很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公众号文章,好像从来都不怕被人骂“拜金”;陈起元喜欢发自己的摄影作品,把业余群众唬得一愣一愣,我也看不太懂;还有一些文学社的同学,吐槽食堂菜的只言片语都韵律感十足,像诗歌。 苏莉她们的人际关系网太大,我怕被那位五官端正的好人朋友抓到在线。只敢给远在北京念书的成栩和林昭昭点了赞。相隔那么远的距离,他们应该不太可能是好友。 至于其他大学同班同学们——她们看上去不太面善,原谅我的社交恐惧——我通通屏蔽了。 我微信好友真的不多,但都挺有趣。 我打着哈欠关掉朋友圈,正准备睡觉。通讯录那一格突然跳出一个红色小圆,显示数字一。会是上午认识的文学社同学么?我漫不经心地点开,看到六个汉字跳出来。 “建筑学院薛正” 心跳漏掉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