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偷闲(1 / 1)红楼之掌中珠首页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正是初夏时节,绿荫遍地,阳光融融。林黛玉侧躺在枇杷树下的躺椅上,午后小憩。不远处的池塘中有一群鸳鸯在荷花丛中游弋、嬉戏,高墙外的树荫中,不时传出一两声流莺的啼鸣。  五月底,林如海的病情加重,无法继续办理公务,索性他已经将当年上半年的运务料理完毕,并造册完成,只待新任命的巡盐御史上任,即可挂冠离去。六月初三,新任巡盐御史周弼奉旨到任。林如海与其虽属同科,略有往来,但并无深交,再加上林如海重病,因此林如海交托了官印、交接了相关事宜,便转身离去。对于一同而来的来自圣上的嘉许、赏赐,林如海也只是跪谢圣恩,再没有或惶恐谨慎或急切兴奋的心情了。  在此之前,廖知拙已先行回到姑苏城中的林家旧宅,整理收拾房间,以备林如海入住养病。  林如海祖上显贵之后,就曾在家乡广置良田秀山,充作祭田,又修建庄园充作祖宅。只是林家几代人官居高位,反而多数时间居住京都,在京中也置有宅院。但姑苏本地的家院、祖宅一直安排忠实可靠家人常年看守、修葺,节庆假日,所有人员也常回祖宅祭祖。  直到林如海父亲早逝,寡母独自将他养大,期间曾与堂族之间发生龌龊,彼此断了关系。林如海为官之后,另僻宅院,并将先辈灵位迁出供奉。  如今林黛玉歇息的这处宅院正是林家在姑苏城中的家宅小苑。林如海大仇得报、因病致仕后,就立即带着林黛玉从扬州搬家至此,林黛玉甚是喜爱此地的风流自然。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调养,这两日林如海病情略缓,林黛玉心情也欢畅起来,一大早就趁着清爽的微风,在宅院各处游玩了起来。此地虽占地不大,但园子做得小巧精致,一步一景,且将人力之匠心与自然之灵秀完美结合,丝毫没有穿凿垒砌之迹,比之京都园林的典雅疏阔,别有一番情致。  穿山过桥、拂柳摘花,莺歌燕鸣、鸳浮鱼跃。  黛玉携了一众丫鬟彻彻底底将园子玩了番,待回到蕴珠楼已是午膳时间,略用了点儿饭,就在绿荫下看起书来,不久困倦极了,便就势午休起来。  日光西斜,光影变动,一缕调皮的阳光穿过树叶缝隙,透过薄薄的丝帕,直直照在了黛玉的脸上。黛玉皱了皱眉,抬起左手挡了挡,终不能继续酣眠,索性揭开了帕子,撑着做正身子。  紫鹃从房间内端了两碟水果出来,笑着说道:“姑娘醒了,快来吃几颗枇杷,咱们才摘的,正新鲜呢。”林黛玉看了看,见一碟是苹果,一碟是一个石榴和枇杷,随意从碟子中捻了一个枇杷,笑说道:“你们几个还是我的丫头呢,倒都听他的!”紫鹃知道黛玉说的是前日的事。  那天天气异常炎热,午饭后,林黛玉躺了躺无法入眠,索性起来与几个丫头闲聊几句,恰好谈起消暑之事。丫头白鹭说起他老子管着一个庄子,种了不少瓜果。今年天气较往年少雨,日晒充足,瓜甜果香。正巧才送了两车到前院,还说现在井水就湃着一个。  林黛玉自小脾胃弱,这些寒凉的东西,向来不爱吃,偶尔别吃了,也是就势尝一口。也不知怎地,当时听了白鹭的话,忽然来了兴致,立刻让丫头们取了来,切出果肉和其他几样子水果混着吃。  仆妇丫头见姑娘开了胃口,也凑趣,又说笑讲了些乡间的奇闻怪谈,勾起了黛玉的兴头。所以不知不觉黛玉就贪凉多吃了不少,正巧被闲来走动的廖知拙看到了,语气平和地将包括黛玉在内的上下所有人批评了一通。  小丫鬟们低头退了出去,只剩黛玉顶着压力赔笑。  廖知拙见这个乖巧懂事的妹妹难得调皮贪吃一次,也不忍多说,只是对贴身的丫鬟们耳提面命,黛玉身子没有彻底调养好之前,不能吃的东西,一点儿也不许动,不能多吃的东西,半点儿也不能多给,该吃的东西,一点儿也不能少吃。  待他走后,黛玉和丫头们面面相觑,一边暗怪自己失了体统,一边嗔怪医者怪癖。但自此,西瓜、李子之类的寒凉瓜果被彻底禁了,尤其是丫鬟们,自觉失职,在饮食上更是慎之又慎。  林黛玉当时又羞臊又好笑,今日见如此,便打趣起紫鹃来。紫鹃回说道:“我们几个当然是姑娘你的丫头,所以谁的话对姑娘好,我们就听谁的。”黛玉笑了笑,不再提此事。  林黛玉又闲坐了会儿,忽然想起一事,就招手紫鹃道:“你去叫青鸢来。”紫鹃应了,不一会儿便带着青鸢一起进来。只见青鸢手里拿着一个红漆托盘,里边一盏青瓷小碗,碗内盛着琥珀色的膏汁。林黛玉笑说道:“今儿你又研制出了什么汁子来?”  青鸢将碗放在黛玉手边的小桌上,回道:“姑娘猜猜看?”  “我可再不猜了,这段日子什么沉香水、荔枝膏、杨梅汤、紫苏饮,还有什么椰子水、甘豆汤,都让我尝了个遍,我这舌头都不灵了。”  原来这段时日,青鸢对下厨做各种健脾开胃、降温消暑的汤饮十分感兴趣,隔两天都要将她研制的成果呈上来请黛玉品评。她见黛玉如此说,就端起小碗送至黛玉面前,神秘地说道:“今日这个可与以往不同,姑娘请看!”  林黛玉细瞧了瞧,见小瓷碗中盛着琥珀色的膏汁,晶莹透亮,与青瓷碗相映更觉漂亮。就近轻嗅,有股子清甜的果香,那小瓷勺轻舀了一点儿,黏连成丝,送入口中尝了尝,不禁笑道:  “好促狭的丫头,真当我不知道,可是桃儿做成的?”  青鸢也笑着说:“还是姑娘的舌头灵,这也尝出来了!”她见黛玉慢慢的吃了些,接着说道:“这还是我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就是用新鲜的桃子汁,加以文火慢煎,再添白糖缓缓搅拌,直至成膏。我见姑娘平日胃口小,吃什么都不多,不若将这些制成膏,一则吃起来方便;二则取其精华,一次吃上这一点儿就够了;三则我听大夫说很多水果都是寒凉之物,这样煎煮过,不易伤胃。”  林黛玉听了点头道:“劳你多费这许多心思!”她放下汤匙,又问道:“再过两日就是七夕,你记得将所需的供案准备齐全,当日若晴朗无雨,正好可以将我们从扬州带回来的书籍、衣物都晾晒一番。”  “已经置办齐全了,针线都是我们自己亲手做的,雪雁还学了几个新花样。”青鸢回复道。    七月初七,当日一早,林黛玉起床后,就先去一楼的正堂看青鸢、紫鹃将七夕供案摆上,先是摆上了各色鲜花绿枝,又端放好了各种瓜果点心,左案边安放的是斋塔,右案边摆放的是耕牛。  林黛玉从雪雁手上捧的匣子中,请出一尊一尺多高的九天仙女神像,供奉在供案中央。  原来这案上陈列的全都是手工缝制的,尤其中间摆放的是天孙——织女仙子,她头戴凤冠,身着金勾红蟒袍,面容精致漂亮。左手执一柄团扇,右手素指上扬,姿态优美。  林黛玉携众女拜了拜“七姐”,才去吃早膳并看望父亲。林如海连日心情颇佳,和衣斜躺在窗前的塌上看书,见到林黛玉,闲谈了一会儿,命长平取了两个雕花小木匣给她,说其中那个红漆木匣是她哥哥廖知拙送她的,然后笑着让她自便。  林黛玉命紫鹃收了木匣,辞了父亲回到蕴珠楼,她先打开父亲送的那个盒子,只见里边红绸上放着一支嵌红绿宝石的黑檀木发簪,她拿起仔细看了看,放下。又打开了廖知拙送的红漆匣子,里边是一对一抹红的翡翠美人镯,甚是喜爱,就将右手上的贵妃镯褪下,换上了这对美人镯,轻摆纤手,叮当作响。  正在这时,青鸢走了进来,林黛玉问道:“书房里的书籍都搬出了么?”  “书籍字画全都搬出了,正在晾晒!”青鸢回道。  林黛玉想了下,说:“咱们从扬州带来的那几箱子放在那里了,索性一并都曝晒一番,杀虫去霉。”  青鸢说道:“那几大箱子应该是放在阁楼上。当时整理就花了不少时间,今儿要都搬出来可要费不少的功夫。”  “怕什么,咱们弄不动那些,叫上几个身强力壮的妈妈,帮衬着些也就是了。可喜今天天气好,晴朗无风,错过了,又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了。”青鸢听了应声出去找人去抬书箱,林黛玉命紫鹃将手上的匣子收下,转身走进西厢书房内,将画缸内自己以前画的几十副画卷也抱到院子里晾晒起来。  在丫鬟们上下忙活着抬箱子、搬书运画的时候,林黛玉也忙着翻晒,查看书籍是否有虫蛀、是否掉了残页,不知不觉鬓角眉梢就沁出不少细密的汗珠,连轻薄的夏衫也湿透了。紫鹃几人劝了几回,好容易让她换了衣衫,一旁歇息了。  林黛玉坐在一旁的树荫下,看着说笑忙碌,抬头看看炎炎烈日,已到正午时分,突然想起来什么,合掌笑道:“今儿七夕,正是乞巧,我记得还有丢巧针儿的习俗。可巧,我忘记了,怎么你们也一个个都忘了不成?”  青鸢听了,也笑说道:“我倒不是忘记了,只是我没有雪雁那双巧手,就盼着大家都想不起来,免得到时,我丢出的要么是线,要么是锥,那可就丢人了。倒是晚上,我倒要好好拜拜七娘,让我的手也巧起来!”大家听都笑了起来。  林黛玉笑着说道:“也就是个顽儿,只看胜负,就没趣儿了。你明知丢针时全凭运气,也许你偏能丢出花朵、云彩来呢?”紫鹃等听了也说极是,恰好书籍也都弄好了,都撺掇着准备丢巧针儿。  林黛玉掩口打了个哈欠,感觉困倦极了,就翻身躺下,用青丝帕搭在脸上。耳旁听着一群人闹哄哄,又是取金针,又是端清水,待丢针儿时,一时都屏气敛息,待看到结果时,一时又吵嚷笑闹······  听着远处的蝉鸣,不知不觉竟昏昏欲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