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才是傻了。
不过花花轿子抬人,演演戏罢了。
贾诩看了眼棋局,谦虚道:“文优兄也是身在局中方才一时不察,贾某哪里敢在文优兄面前卖弄,这不,这局我就输了。”
贾诩说的是他们面前的棋局,贾诩持白子,李儒持黑子,如今棋盘上,白龙被拦腰斩断,眼看大势已去。
李儒心算了一下棋局结果,虽然白子还能反击一二,但因大势已去,结束后差了六子,李儒捻捻小山羊胡,笑道:“侥幸而已。”
……
待送走了上门的李儒后,贾诩回到棋局旁,又下了一子,只见黑胜白负的棋局顷刻间就被颠倒,白龙虽断,却因一子而化为涛涛白浪,黑龙被淹没,而若按此刻的局势下下去,等到结束,黑子几无残留。
这样精彩的棋局颠覆,倘若能传出,必将闻名世间,只可惜除了执棋者,无一人知晓。甚至,做为执棋者的贾诩对此无动于衷,因为这样的棋局,他随手间就能翻出无数盘。
贾诩将棋子一一捡回棋盒后,将袖中的竹册取出,展开一揽,只见家书上写道:
“诩弟:
见字如面,你我已近四年未见,不知一切安好?家中诸事如常,父身安康,兄弟姐妹皆善,今写信与弟有三事相商,一是幽州刺史来凉州买马之事,二是因张公去世,吾儿与张家女结亲之事,三是弟之幼女,与侄玑同日而生……”
信里的事无论是幽州还是张家贾诩都已有所料,信中的消息对贾诩只是补充细节,唯一的意外,是和幼子同时出生的幼女。
一胎双生,贾诩真没料到,不过女儿有点意思,看着信里大哥话中话外的推崇,贾诩难得产生好奇:所谓的“与诩弟予我感觉一般,有诩弟之才……”的夸奖是真?贾穆贾访两个儿子贾诩上次归家时了解得差不多,守住家业可行,进一步别想。如果真有个和他一般的女儿,需要好好考虑下如何处置。信里说的取个名字是必然,更重要的是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贾诩眼中暗光浮现,就像是深邃无比的夜空中那隐约闪现的星辰,为这高远寂寥的夜空添抹独属夜的色彩,此时的贾诩和前一刻接待李儒时的状态完全不同——像一只陷入冬眠昏昏入睡的毒蛇被放进了暖炉,还闻到了活血的香味,瞬间就精神了。
也许最了解贾诩的还是他的父亲,在贾彩的信纸下面,还有一封来自的女儿书信,是贾龚催着丫丫写的。
“耶耶安好:
见字如面,虽由大哥带笔,但信里所述是小女所思,小女生于冬季,于大雪纷飞之夜来到世间,听兄言此时耶耶正在并州,御羌人反叛……”
整封信不长,贾诩不一会儿就看完了,信里的话看起来和寻常家书没什么不同,然而能让父亲和长兄特意提起的女儿会如此简单?长兄尚且不提,若无父亲允许,这封出自女儿的信是送不到自己手里的。
仔细想想,就发现违和处很多。
首先是信里将出生以来的琐事娓娓道来,一点不像四岁女童能做到的;而这样一个能讲事情讲明白的女儿,就要马一事却一字不提,难道女儿没有一点稚子之心?可若说因未见过耶耶所以丝毫不在意耶耶的看法,也不索求夸奖才不提,为何字里行间却又情真意切?信尾还追问贾诩何时归家,表明小女想念耶耶之意?然而有趣的事,表明心迹后,又言国事重大,虽思极耶耶,万不敢与国相比,只望耶耶岁岁安康。
要贾诩真是个普通的因公长期在外的官员,收到这封“情真意切”的信后估计只觉得心暖如春,恨不得今年就回家团圆。不仅如此,而若是个聪明人,想必虽觉得信有些不对,也还是会忍不住想回去看看嘉儿如何,是否真是得天所厚,钟灵毓秀?
然而,贾诩并非一般的聪明人,他是聪明人里的聪明人,是世间之少有,曲高和寡的顶级谋士,所以虽被女儿牵动思绪,却不打算按女儿的节奏走。
贾诩结合兄长所述和女儿信里所传,决定参考女儿的用词方式,写了一封同样“情真意切”的回信——从今天开始,他贾文和在女儿面前就是一个虽然爱家却因公不得不在外奔波的可怜耶耶,虽然有点古板,但因爱女心切,所以对女儿的一点点出挑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会担心女儿过于叛逆与世不容,写一些来自大人的中肯建议,当然,写完之后一定不会忘记叨叨絮絮一番女儿可好,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助等等的殷切嘱咐。
而为了让回信更能体现自己一番慈父之心,贾诩还特地刻了三十卷字帖,字体源自早年荀子,与当今荀家有些相似却又不完全一样,盖因贾家先族乃荀子关门弟子之后,字体几经演变,到了贾诩手里后又再融入他本人的风格。这份字帖风格独特,连贾穆都未得。倒不是贾诩偏心,而是字体出自贾诩本人,和他人一样虽然看起来泠冽,但有羚羊挂角,镜花水月的虚无缥缈蕴含其中。若心性不够,这字临到后面不是过于细腻软和就是过于锋芒毕露,还不如家中的荀子体原帖,中正宽厚又不失凌厉。
贾诩打包好字帖和家书后,唤来家仆。
“这里有三分信,左边的是给父亲,中间的给夫人,右边的给吾女。”
家仆讶异,因为二老爷给闺女的信是厚厚一大堆,而给贾公和夫人的信则只有寥寥一卷,这是不是弄反了呀?
家仆这点心思怎么能瞒过贾诩,贾诩一看就知道,为免家仆弄错,贾诩解释道:“右边三十一卷给吾女,是因吾女年岁尚幼,尚需吾殷殷嘱咐;而吾父已过知命之年,诸事自有主张;吾妻人情练达,无需多加赘述。”
有道理哦。
听完解释的贾家仆人瞬间觉得二老爷说得对,应道:“仆明白了,二爷请放心,一定安全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