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有几个建议,殿下不妨听听。”
齐鸿春捋了捋胡须。
“先生,请讲。”
宋子宁嗓音微抬,眸色清亮,他等的就是齐鸿春的这句话。
“阜南的旱灾历年来就有,朝廷每年都拨银两赈灾,却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
宋子宁听出了他言外之意,就是有解决的办法了。
“洗耳恭听。”
“要彻底解决,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齐鸿春也是想让二皇子心里有个准备,耐心的听他说完。
宋子宁微紧了紧,还是点了点头。
“在下认为有几点,缺一不可。”
“第一,灾前预防。阜南常年雨水少,而南通雨水富足,我们可以将南通的水引流至阜南。”
“引流?”
宋子宁一愣,他倒还真未往此处想过。
“是的,引流。殿下应该也知道,南通与阜南相邻,阜南常年干旱,而南通则雨水丰富。”
“嗯,确实。”
他也是略有耳闻。
“至于如何挖渠引流,我们晚些时候再细说。”
时间比较紧,他也不能一下子说完。
“好的,先生请说第二点。”
他摆了摆手。
“第二,赈济救灾。殿下已经想到这点了。”
“嗯。”
宋子宁眉头舒展了一些。
“至于第三,迁民。”
宋子宁有些不解。
“为何?”
“阜南闹灾,我们只能鼓励部分的灾民迁去其他的乡镇,索兰国地大物博,这些灾民们可以觅得一些活计,足以养活他们自己。如此一来也可以省去部分朝廷的银两与压力。”
听完齐鸿春的解释,宋子宁豁然开朗了。
“先生考虑的极是。”
“第四,是保护植被。不知殿下有否了解过,阜南的地不只干旱,还很贫瘠。”
宋子宁摇头。
“要何护好植被,水土才不至于流失严重。”
这些也是当年齐鸿春游历之时,一些能人异士说来出的见解,后来他倒是真的有认真去了解过,今日一说才头头是道。
“第五,改良作物,提高产能。”
“这点本王了解。”
“依在下之见,宫中有许多善于养花匠,也许能想出一些办法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或者,发出告示征求这一方面的人才。”
宋子宁沉吟了少顷,方才点了点头。
“嗯,本王也觉得这点可行。”
“最后一点,就是改进农耕技术。”
宋子宁简直要拍手叫好了。
“先生果然是高见。”
他原以为齐鸿春不会有更好的想法,如今看来,齐鸿春不仅是饱读思书的谋士而已,他的见解,果然让他佩服。
听完他说的几点之后,今晚,他便起草写进奏折里,明日一早,呈上给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