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大儒书院(1 / 2)大明小状元首页

在书院里走了一会,吕渭纶深有所感,他记得宋朝人是最喜欢写一些关于书院的诗句,像什么题某某书院的。

想象一下他们当时,是否是站在这里,受学院氛围的影响,思想游离于天外,站在国家的角度,希望书院的学子们都能有家国情怀,希望他们能修齐治平,希望他们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可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数宋朝朱熹那一首,白鹿洞书院。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

当然,他记得这首诗,主要也与白鹿洞书院的地位有关,它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今日他走在这京城的大儒书院,没错,作为一个拥有现代思想的古代人,走在古代的书院,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小学的欢笑嬉戏,初中的懵懂无知,高中的奋力拼搏.....

吕渭纶一路跟着书童,经过途中的闲聊才得知,原来他是个孤儿,被院长收养了,心里顿时有些怅然若失。

两人进了书院内部,遂之就能听到学子们的读书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他们背的这些,吕渭纶再熟悉不过了,原主脑海里早在幼时就背过,便是四书之中的大学。

再往里走,他看到讲堂之上一师,手拿书本,吐沫星子清晰可见,讲学的用力程度可见一斑。

听起来应该是在讲五经之中的春秋。

再往前......

书童弯腰行礼道,“院长!”

这人看起来和蔼可亲,面色上也是带有微微的笑意,与那个整天板着脸,一脸严肃的张居正完全相反。

吕渭纶也赶忙弯腰行礼,“吕渭纶见过院长!”

虽说他现在只是一个院长,可在吕渭纶心里,仍把他当作大明的国子监祭酒,他不仅是官场上的前辈,也是人生中的长辈。

“哈哈,状元郎真是折煞老夫了!”

院长伸出满是皱纹的双手,接住了吕渭纶作的揖手。

“我姓杨,不过大家一般不称我的姓,而直接叫院长。”

吕渭纶笑了笑,再喊一声,“院长!”

“好,好啊,想必你也看了我这书院,觉得如何?”

“院长,刚来之时,我就觉得此地甚好,远离京城的吵闹,正适合书院,院里的学子们也大多都是刻苦读书,整体来说,不错。”

杨院长眯着眼笑了,“状元郎,老夫没记错的话,你现在该是在翰林院里整理史经御言!”

“哈哈哈,院长说笑了。”

忽的,院长又说道,“月俸十石如何?”

突然提薪酬啊!

......

十石。

吕渭纶在心里大概算了一下,十石差不多就是五两,而自己从六品的官职,月俸也只有八石,这样一对比,院长给的已经挺多了。

不过,这距离在京城市区买一个小院子所需要的还差的多。

除非是自己降低要求,住在京城郊区的县里。

不过,那就违背了自己答应苏禾的,她已经为自己辛苦了多年,今朝考上状元如何还能委屈了她?

且住在郊区,自己来翰林院的路程也远了许多了。

要求不能变,但是院长给的已经足够,吕渭纶最终和院长达成协议,便是月俸十石。

“吕修撰,接下来,你自行在这书院游逛熟悉,老夫就不奉陪了。”

“那就不打扰您了!”

......

等院长走后,书童嘴角一抹,笑道,“大人,今后您就是书院里的山长了!”

山长......

虽然吕渭纶知道这是对书院讲师的尊称,但听起来总是有些怪怪的。

他揉了揉书童的头,便让他忙自己的去了。

吕渭纶单手负后,官服随风微荡,走在这学术气息浓厚的大儒书院,感慨良多。

比起翰林院,比起大明的朝堂,他更喜欢这里,这里更自由,更悠闲,没有官场上的波谲云诡,也没有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