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私盐(2 / 2)醉卧唐人榻首页

看着手中的汤,刘寻摸了摸已经饿到凹陷的肚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喝了一口,脸瞬息万变成了苦瓜色,这其中滋味…妙不可言。

“呸…呸…”

苦涩之中带着药草味的独特味道,这那里是吃早食?根本就在折磨自己啊。

记忆中,安萤日常做的,可都是米食啊。

“安萤…安萤…”

“怎么了,相公?”

安萤站在门口,疑惑的看着刘寻,刘寻端着手中的汤碗,朝着安萤递了出去。

“你喝你喝。”

他严重怀疑安萤是故意的整他的,里面那老

妪难道也喝这个?那么苦的东西,她一定是拿进去遮掩他的视线,并没有喝下。

安萤虽然不解,确也是端过菜汤,喝了一口,随后,眼眶含泪,目光柔波涟漪,似乎,是在感谢刘寻。

“为何无米?”

“家中米缸已然见底,相公常不理事,因而…”

常不理事?刘寻无奈的摇头,原宿主长时间沉迷赌博,对于家中的事很少理睬,竟已经不知家中早已无米,还真不是一个好相公。

“这一百文,便拿去购粮吧。”

“相公,你…你去抢劫了?”

刘寻的嘴角抽搐,抢劫?这原宿主在安萤的眼里,到底是有多…差啊?抢劫这种事情?原宿主好像也没有干过啊!

抢劫罪,抢谁都同罪,未得手也坐牢,唐律尤其严苛,强盗犯即使是抢了被视为财产的奴仆,奴仆一样有了良人的“身份”,在对强盗犯的量刑上,是与抢劫杀、伤良人同等的。

若犯强盗罪,没抢到财物,也要被下狱两年,若是伤人,更是直接处以死刑,作案成本太高,刘寻不敢干出这种事,所以,只是窝里横,偷拿家中的钱财。

“没有,你尽管去买,快…”

“嗯。”

安萤拿着一百文,欣喜若狂的拿了一个布袋子,急冲冲的离开…

等到她回来之时,她瘦弱的后背之上,扛着一个大袋子,见她额头冒着汗珠,气喘吁吁,刘寻立刻帮忙,提到锅旁。

打开袋子,刘寻却是傻眼了,一粒粒米之中,还参杂着糠麸,这种米,怎么吃?

“相公,十钱一斗,我购了三斗,余了这些…”

所以,这小丫头是为了省钱,买了这种次米?这古代人的思维…还真是让他头疼。

“糠麸淘了,只要白米。”

安萤看着刘寻的恼怒之色,只能暗暗的低下头,默默的按照他说的去做,打了一盆水,将糠麸米放在水盆中泡了泡,然后除去浮在水面上的糠麸。

等到白米下锅,刘寻已然饿得咕咕叫了。

好不容易吃了饱饭,却也只是一碗稀粥,这是他在唐朝的第一顿,填饱肚子最重要。

吃饱喝足之后,刘寻也开始捣腾起来,家中贫寒,一无油水,二无盐粒,二者缺一不可。

在唐朝,因为盐商的盐号都集中在大县城,而且盐商不得开分号,不得随意扩大经营,所以在没有盐号的偏远地方亦或者小县城就有人铤而走险,贩卖私盐。

人的一日三餐,盐必不可少,所以,他的第一步,就是购盐。

说起购盐,他就不得不找一个人,他的拜把子兄弟,张远。

张远是一个做酥饼的,众人皆知

,他做的酥饼,是整个白水县最好吃的。

张远小时候溺水差点死了,是刘寻救了他一命,所以,说起来,也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是因此,张远对刘寻…有感激之情,总是…借钱给刘寻去赌…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作为兄弟的刘寻知道得一清二楚,张远是一个贩卖私盐的盐贩子。

正值中午,刘寻找到了张远,他正在城西的一处酒馆对面卖烧饼,卖烧饼是假,偷看酒馆老板的女儿才是真,那眼珠子,就差没有落在那丫头身上了。

“兄弟…”

张远看见刘寻,立刻挑起担子,如同见鬼一样的躲着刘寻。

“跑什么?”

“哥…我今日一张酥饼也没有卖出去,一文钱也没有。”

刘寻噗呲一笑,伸手揽上张远的肩膀,这是有多怕他借钱?撒腿就跑?

“兄弟我今日不借你钱财,只是…想…购些私盐。”

“嘘…我不是说了,不要把这事说出来,万一被人听见…”

突然,张远被一只手拍了拍肩膀,神经瞬间崩了起来,额头上冒出虚汗,尤其是在看见地上的麻线鞋之时,心跳更是跳到了嗓子眼…

这种麻线鞋,一般只有官家的人才穿得上…

身后的人,难道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