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7章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2 / 2)我的网吧有虫洞首页

“在公园前12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也就是现在的阿富汗,他发现市场居然有来自蜀地的蜀锦出售。他询问过商人后得知,这些蜀锦是商人从身毒国购买的。张骞又问,身毒国在何方?商人指了指东南方向说,在东南方向两千里,那里的南边是海洋,热而潮湿。”

“张骞回到长安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汉武帝。他说,大夏国在大汉西南一万两千里,身毒国在大夏东南两千里,那么身毒国应该距离蜀地不远。”

“原来是这样啊!”郑伟说“这么说来,2000年前,我们蜀人的祖先就已经开拓出了通往印度的商路?”

导游小姐微笑着点头道“是的。这件事被司马迁记载在了《史记》里,而且提到了两

次。”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自己的著作中说,古代蜀人从蓉城出发,穿过大凉山进入滇南,然后从腾冲进入了缅甸,这就是“蜀身毒道”。这是一条官道,在他存在的500多年里,一直是政府投入修建的。张骞在大夏看到的蜀锦,就是从这条路进入了南亚次大陆,然后进入了大夏的市场。”导游小姐补充道

“秦惠王灭蜀后,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的同时,也开始了蜀僰(bo,二声)道的修建,这条道路通往滇南。”

“公园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把这条道路从宜宾延伸到了滇南的曲靖。因为道路宽五尺,所以也叫五尺道。”

“这条道路把关中,川东,还有滇南的东北练成一片,使得滇南各部族与内地很早就存在的经济文化脚力更为加强,这条道路的存在,为国家政权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郑伟坐在青泥岭的石板道,看着挑着担子的农民正在朝这边走来。

从他出发已经三天了,前面两天他跟着旅游团蹭解说,蹭路线,今天早开始,他就独自路了。走之前,跟那个颇有几分姿色的导游小姐送了个五百块的红包表示歉意,然后交换了微信。

手里拿着地图和手机,靠着双脚丈量着古代显明开辟出来的道路。用双眼,双手,甚至呼吸,去体会这里的山与水,树木与阳光,还有那沉浸在泥土里的岁月。

“大叔,前面就是徽县了吗?”

“对啊!”挑着担子的大叔用陕甘方言说“你这娃子,迷路了吧。”

“没有。”郑伟笑道“我要是怕迷路,就不会走这边了。”

“娃啊,跟额走吧!”大叔说“到了那边,就有大路了!”

跟着大叔走了两个小时,在大叔的指路下,郑伟了青泥道。

蜿蜒在青泥岭的青泥道,是秦陇通往蜀川的官道之一。青泥岭历史既是链接陈仓古道入蜀的屏障,又是链接陈仓古道和祁山古道的枢纽。

可以概括为“秦雍入蜀之咽喉,南北交通之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