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帝国的太子,李翔不需要他成为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更不需要他成为一个战无不胜的凶悍猛将,只需要他学会用人即可。
或者简单点来说,连白起这种战无不胜的大将都给了他,在更下面,更加是精兵强将无数,再加上自己太子府的幕僚,这他要是还玩不明白的话,还打不好这场仗,那他这个太子之位也就没必要留着了,趁早给其他人挪位置。
这么说吧,这回对于太子的安排,完全是给他从天上扔馅饼,他只需要自己能够接住就行。
而以他太子的身份,就算是之前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但作为一军主帅,那些大臣们也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毕竟,但凡有点政治智慧的大臣,也可以看出,并不是让太子真的去打仗的,而是为了让他去接天上掉下来的这个馅饼的。顶多就是,在这些文武百官们看来,因为第一路军的主将白起,让这个馅儿饼接起来多了点困难。
不过,却也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给太子树立一些军中的威望,给他日后的机会打好基础。
当然,这些事情对于太子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难度的。想要将天上掉下来的这个馅饼接住,也多少需要他自己有点本事。
让太子接住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才是李翔真正对于他的考验。
无他,太子的考验在于白起。对于太子来说,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一战,两路大军之中,其中一路的主将是白起,而并非是军中他最大的倚仗卫青,甚至不是其他的大晋重将。
白起,早在几年之前,他的女儿白浅,就已经被赐婚给了晋王。而晋王,显然就是太子最大的竞争对手。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白起相较于太子,天然上都处于一种对立的关系。
但是,李翔要让他明白,在他太子走向皇帝的这条路上,白起与他是对立的。
但如果是对于帝国的掌权者来说,不管他的派系如何,他只是你的臣子。
作为一名帝国的掌权者,不管底下的臣子是站在哪个派系的,对于他们来说,区别都不大,唯一的一点,就是平衡好各个派系之间的强弱以及关系,不让任何一方一家独大。
不管这个派系的这些人,是清正廉明也好,或者是实实在在的奸臣佞臣也罢,都有他们存在的必要。
也正是因为如此,第一路军中的那些将领,几乎都不是白起一开始荆州军团的那些跟随他多年的老将。
就算是仅有的几个在荆州时期就跟随他的老将,随他一起调到了益州军团,但这几个,也都是如同李存璋这样的宗亲,给了太子能够把握住他们的机会。
当然,像白起的性格,就算是和太子有些立场的矛盾,想必也不会拿战事来做文章。
这么搞的话,完全是同归于尽的打法。
当然,就算是真的如此,对于李翔来说,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无法容忍的大问题,顶多也就是这个目的不成,但却实现了另一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