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封面1,是一张漫画,画面中有两个身穿白大褂的妹子,一个黑皮肤一个白皮肤,她们身处于一个类似药房存放药品的地方,然后黑皮肤抬头望天,似乎在看着货架,白皮肤低头望地,目光在药瓶上,手中在用笔记录着什么
小封面2,是一个医生研究员装扮的中年男性,戴着头戴和口罩,双手抓着一张类似于信用卡的卡片,意义不明
小封面3,是一个医生妹子在给一个患者打针,背后是类似于火车站防止人流反向运动,只能出不能进的那种旋转门,看起来也很诡异
小封面4,是一个黑人男性研究者,在操作一个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透明小方盒
小封面5,是一个黑人女性的大头怼脸照片,非常像那种一寸照片,采用的是灰色背景,许秋推测这个人或许是个知名科学家,不过他并不认识
小封面6,有两个黑人小孩,面前是一片水源,远处有几栋刷着绿漆的平房,意义不明
如果要说共同点的话,那就是所有的封面里都有人,但表达的含义,实在是太过于模糊了一些。
许秋感觉自然在网页设计这方面做的就不如科学好。
科学的话,至少在看主页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更加有条理一些。
许秋甚至都因此产生了这篇文章再去投一次科学的想法。
不过,这个想法也只是一闪而过,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没去投自然,也有些太过于草率了。
接下来是“s
rs
&p;
nss最新评论与分析”栏目,主要涵盖的是近期热点文章。
本来,许秋看到“rs”,以为主要是综述文章。
结果点进去发现,这里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实打实的实验工作,每个工作也都有一张封面图片。
这里的封面图片就“正常”多了,绘制的都是一些机理图,顿时高级感就上来了,有科研的味道了。
第一张封面中,描述的是“晶状体发育中细胞器退化的机制”。
第二张,“鸟类植绒过程中的非互惠相互作用”。
第三张,“细胞周期蛋白的毁灭过程”。
第四张,“铁电薄膜中的极化涡流”。
第五张,“马达电路的形成”。
虽然高级感、逼格是上来了,但代价就是晦涩难懂。
就算是许秋,如果不看正文的话,只凭借一张图,也完全看不懂他们具体在讲什么,只能知道个大概。
比如第一张封面是关于眼睛的,第二张封面是生物学相关的
这也很正常,科研圈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壁垒非常高。
就算是院士大佬,通常也只是在少数几个领域内深耕,极少见能够轻易跨界的科研工作者。
在几百年前,会有这样的全才型科研工作者,数学、物理、化学来回跨界。
不过,放在现在,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物了,可能也就里会这么写。
许秋继续往下看,是“s
rsr
rs最新的研究文章”,只列出了最新的5篇文章,不过每篇文章都配上了封面图片。
这里的封面图片,不论是核磁图谱,还是二维色彩图谱,或者是rn绘制出来的图谱,都让许秋找到了一丝丝的熟悉感。
之前的封面配图,真的是一言难尽。
再接下来,是“ns”。
这个单词,许秋不知道该怎么翻译,大概是提出了一个主题,或者指出了一类事务吧。
当下的主题是“体育科学”。
许秋看了下里面的详情,发现这个栏目似乎可以通过赞助打广告的方式登上。
比如,有一期的“ns”栏目,标题居然是“种花家鹭岛大学,攀登新高峰!”
下面是一段描述:“鹭岛大学由华侨慈善家n
于1921年创办,经过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创新开放的文化。这所领先的种花家大学在化学、生物和生命科学、公共卫生、海洋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并以其多学科研究的卓越成就获得了国际认可。它立志推动其研究成果的转变,以服务于社会需求,这是其创始人的雄心壮志。”
许秋都惊呆了,也不知道鹭岛大学在自然上打了个广告,投入了多少资金,不过想必不会少。
不得不说,自然出版社确实比较会做生意,不论是一直出子刊,还是其他方面的商业运作,都远强于科学。
许秋估摸着,科学要不是因为本身资历足够老,可能早就被新生代的其他商业化期刊公司给干掉了。
再往下,是一个文章r指标排名,一共有四个位置。
r是个新概念,许秋之前没有听说过,于是便查询了一下。
然后,他发现r指标是一种最近几年新兴的评价论文影响力的指标,相比于传统的论文指标来说,r是基于时下网络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主要是了解论文的认可程度和分享讨论程度。
r评分根据不同社交媒体引用文献的次数,一般包括新闻、专利、博客、微博,r,论坛等。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分别是被引用量、引用源和引用作者。
新闻和博客引用能得到最多的分数,但越多人提及、引用并通过多种来源与文章互动,文章就越有可能得到较高分数。
各个社交媒体的权重并不一样,按照r官网给出的一般计算方式:
新闻8分,博客5分,维基百科3分,政策文件、专利文件3分,分,1分,b、b025分,问答社区025分
较于传统的影响因子来说,r有许多优点,比如:更新快,可以了解即时反馈对非专业读者的研究影响力研究人员能找到合作机会社交媒体传播能见度
但缺点也同样很明显,包括:目前对英文文献有利,而对非英文发表的文章和研究不利更关注热门学科或是具争议性的课题,只是基于关注度,对于文献真实的质量并不能反映不同专业之间通常无法直接比较较容易被操纵评分会变动
许秋觉得这种指标对他本人或者领域内的研究者而言,意义并不大,至少很难取代传统影响因子这种评判指标。
不过,能够开发出来新指标,总是好事。
因为文明总是在不断尝试、变革中跌跌撞撞的前进。
最后,是“nr
r自然职业”栏目,分为“ns活动”和“bs工作”两个细分栏目。
“活动”栏目,主要包括接下来召开的各大会议。
“工作”栏目,许秋看到后的第一反应是自然编辑部的招人信息。
结果,他点开最上方的“sssn
prssr助理教授”标题,发现详情是:
n
rbr癌症研究所的癌症生物学系、哈佛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bp,邀请申请人担任助理教授级别的终身教职。
我们寻找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早期职业科学家,使得他们能够将他们化学生物学和或药物化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基础和转化科学的重要问题当中。
我们提供一个令人兴奋的和具有合作氛围的工作环境,包括不同的教授与研究领域,跨越化学生物学,癌症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
我们是一个讲求平等主义的雇主,所有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均将获得就业机会,而不考虑种族、肤色、宗教、性取向、性别认同、国籍、残疾状况、受保护的退伍军人状况、怀孕和怀孕相关条件,或任何其他受法律保护的特征。
我们将确保为残疾人士提供合理的住宿条件,使他们能够参加工作申请或面试,履行基本的工作职责,并获得其他就业福利和特权。
请通过哈佛网站申请:
申请将于20年3月15日开始审核。
居然又是广告!
不得不说,自然编辑组确实商业化的气息非常浓重。
虽然之前许秋在看传统纸质杂志,比如读者、意林、故事会的时候,也会经常看到广告。
但从自然上看到了广告,许秋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顿时感觉自然这个期刊的档次变低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