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道好比人体的头部,帝道好比人体的腹部,王道好比人体的臀部,霸道好比人体的手脚。按东南西北划分,能无为而治,德盛贤明,如同皇天普照的皇道统治者萌生于北方,如伏羲。”
“能明辨事象、定制立法、德合天地的帝道统治者萌生于南方,如虞舜。能推行仁政、辅以刑罚、使神灵和民众乐于归往的王道统治者萌生于东方,如商汤。靠刑罚武力征服天下的霸道统治者萌生于西方,如我大秦!”
顿了顿,嬴政又道:“三皇虽然没有传下修身治国的言论,但是他们潜移默化的仁德遍布四海,所以天下老百姓不知把功劳记在谁的名下。依照自然的法则,有理论,有法规,因此天下太平。”
“有了功劳,君臣谦让,他们的美德,无形中变成了老百姓的行动,百姓当然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所以古代的帝王使用群臣不必有那么多的礼仪法规,赏罚奖励,就能使四海和美而不互相伤害。”
“五帝依据天象制定历法,崇拜山川之神,并按其尊卑秩序制定礼仪,依四时五行之气教化民众,虔诚地祭祀天地之神、祖先之灵。凡天下之物,活动的禽兽,静止的草木,大到名山大川的神灵,小到丘陵坟莹的鬼魂,日月所照之处,没有不归顺的!”
“先生,是这样吗?”
听见嬴政说出的这番言论,韩非深深地吸了口气,叹道:“公子所言,字字珠玑。这帝王之术,看来不必韩非教授公子,公子已经参透了!”
嬴政行礼道:“先生过誉了。”
其实,关于皇道、帝道、王道、霸道,嬴政前世是了解过的。
按历史上出现的相应人物,大致如此:
伏羲与神农氏淳朴归真,道法自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国不扰民,民出而作,落而息,不感帝力而自得其乐。
何为道?
为民者,出而作,落而息,即为道。
道在本心,无需教化,民在道中,行则合道,是以无为,是以弃智而愚民。若伏羲与神农氏治天下者,务使百姓安,不知君德之何如,即:帝力於民何有哉?
伏羲与神农氏皆为皇道,亦道教所称“无上大道”,混混沌沌恍恍惚惚,不分善恶不分正邪。
轩辕黄帝篡夺炎帝上台,本是以下犯上不义之举,加上轩辕黄帝为战争始作俑者,首开与蚩尤争夺帝位之血腥战端,成为暴力夺得天下第一人,导致天下干戈四起杀伐遍地,轩辕黄帝失和丧德,因此由伏羲与神农氏时的皇道堕落为帝道。
周武王首启臣弑君之恶例,悬纣王首级于太白旗示众,丧失君臣之道,由帝道进一步沦为王道。
尧逢囚即曰:“此吾未教之过也。”事事皆背在自己身上,此王道也,未入帝道也。
舜继尧再治天下,历数十年垂拱而治,已由王道至于帝道。
刘邦以张良为师、以萧何韩愈曹参陈平等为臣,沿用暴秦之酷法,而未遑文治衣冠礼仪,大肆推行图谶之伪学,政治制度多采迂怪不经之论,似牛非牛似驴非驴,此王、霸道混用者也。
隋文帝创开皇之盛世,开启中国天朝上国体系,开皇仁寿治世被世界史学界誉为神明之政,治下人民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朝廷之上猛将如云、人才济济,从谏如流且能臣众多,百姓安居乐业,可为帝、王道兼用者也。
所以说,秦始皇、刘彻、曹操,皆霸者也。
韩非又不禁问了一句:“若是公子为秦王,当用何道?霸道,还是王道?”
“先生,若是我为秦王,必将以霸道而夺天下,以王道而治天下,以帝道而御群臣!”
嬴政此言一出,顿时满座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