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诺这边学校正如火如荼的搭建,可老师方面还非常欠缺,加上他也就俩人,放到现代去社区售卖保健品,人手都不够。
他深知教授对一个大学的重要性,这种事情急不得,为了吸引更多的教授前来,程诺开始为招聘做铺垫。
首先在报纸上刊登《教育乃立国之本》的文章,借着舆论开始探讨民国教育问题,接着又发表《华夏为什么一直挨打?教育是一个重要问题》、《教育问题之中,大学教育急需解决》、《论大学之重要性》等文章,从而一步步在民国间营造出“必须有大学的舆论氛围”。
但此时的民国尚且没有真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群众讨论完发现这个事实后,非常沮丧,几乎快认为民族无望了,连教育部都不得不出面解释会加快教育改革。
程诺顺势而为,直接包下各大报刊的第一版,刊登自己将要建立起一座未来超越哈佛剑桥的大学,学校名字就叫华夏大学,现诚邀各路才俊来他的学校应聘做老师,不问政治、宗教差异,不问年龄,只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即可,报酬丰硕等。
就这么简单的把自己学校情况、未来发展目标、教学要求等情况介绍一下,一时间在各个大街小巷传播开来。
“爹,什么是大学啊?”一个幼童站在城楼门口,指着程诺招聘启事,拉着他父亲的手好奇问道。
他父亲朱维杰本来已经读过几遍了,只是听到儿子的话,忍不住又仔细看一遍,最后才说:“儿子,那是比中学高一级的大学啊。”
“那华夏大学是不是可厉害了呀。”
“对喔,那是咱们华夏的希望,能进那个大学当学生都是咱们炎黄族的火种,未来振兴中华的。”朱维杰把儿子举起来,骑在自己脖子上,扶着儿子穿过人群往回走。
他儿子摇头晃脑,脆生生说道:“嗯,我以后也要进华夏大学,像评书先生里讲的那样,作为一个华夏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保卫华夏……”
“保卫华夏,保卫华夏。”朱维杰听到儿子最后半句话,不自觉喃喃重复了几遍,因为它何其熟悉,不就是当初自己一直在念的口号吗,可现在……唉,不提也罢。
儿子感觉自己父亲走得慢了,有点不对劲,低头问道:“爹,你怎么哭了呀,是不是娘又欺负你了?”
赶紧把眼泪擦干,朱维杰解释道:“你爹可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怎么会哭呢,忘了昨天教你的那句诗了吗,男儿有泪不轻弹,唉,都怪这冬天北平风沙太大了,眯着了眼。”
就这样,父子俩一边聊一边走。
但这“男儿有泪不轻弹”还有半句,那就是“只是未到伤心处”。
朱维杰是庚子赔款第一批留学学生,还记得年幼时出国,自己的母亲哭个稀里哗啦,而自己父亲居然一改华夏传统严肃形象,上船之前嘱咐个不停,一个劲让他好好学,临行前送他一副字-保卫华夏,谁曾想这一别竟然是永远。
回到家,推开门见妻子正努力生着火,被浓烟呛地连连咳嗽,秀气的小脸被熏得直皱眉。
“娘,娘我和爹回来啦。”朱维杰刚把儿子抱下来,他就扑到自己娘那里,叽叽喳喳讲着这一天的见闻。
“娘,你知道不,现在出了一个保卫华夏的大学,我们先生都在一个劲的夸呢,爹在城楼那里还给我读了告示,我长大后也要去保卫华夏。”
“好好好,我的儿子这么聪明,长大一定能进你先生说的华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