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二章 甘宁引弓射吴将 吴侯大怒围夏口(1 / 2)替汉首页

江夏郡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呢,其北接豫州,东邻扬州,西依荆州,

江夏郡可以说是荆州的东门户,但同时也是豫州的南面门户,扬州的东面门户。

在华夏东南这片大地上,要想达到控扼三州的目的,那么就必须先控制住江夏郡。

江夏郡无论在刘表、曹操、孙俨三方谁一方的手中,那么另外两方睡觉都不会踏实。

作为如此一个兵家要冲之地,刘表能将其交到黄祖手中镇守,除了黄祖与江东孙氏有杀父血仇,

是荆州群臣中最坚决抵抗孙氏的臣子的这个原因外,黄祖的自身能力因素也不如抹杀。

江夏郡原郡治是西陵县,西陵县位处江夏郡中心处,如果是和平时期,是易于郡守居中治理全郡的。

但黄祖在担任江夏太守之后,他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那便是将江夏郡的郡治由西陵迁往了沙羡。

黄祖有这个举动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西陵城处于平原之地,易攻难守。

而沙羡县境内水脉纵横,山区林立,有许多险要的天然隘口,这并不利于大军进攻。

不得不说黄祖颇有先见之明,历史上黄祖能在孙权倾江东全力二次亲征下依然无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沙羡县中的地势复杂。

历史不会优待任何一方,历史上孙权所经历的难题,如今孙俨的先锋大将凌操也正在经历着。

沙羡县并不大,但在凌操率军进入沙羡县境的范围内,已经数日了,他还在沙羡县境的外围打转,一时之间无法突入到沙羡城下。

造成他止步不前的,正是一道屹立在他前方的天险,那道天险名为夏口。

沙羡县城乃为一面依山,一面依水的山水之城。

而江东在通往这座山水之城的必经之路,是为汉水。

在汉水江北有一座黄鹄山,此山并不高大,却颇为险峻。

而且就在此山所屹立的地方,此处的汉水河道颇为狭窄,极为不利于大型舰队通过。

论将此处的汉水河道视作一处山谷的话,那么黄鹄山便是这山谷的顶部,立在为拱卫其上游的形胜之地。

加上此处水域狭窄,若是孙俨大军来临时,此处关隘还未被凌操拿下,那么孙俨的大部队根本无法进入沙羡县的核心区域。

黄鹄山位置的紧要性,身为江夏本地人的黄祖自是清楚的很。

在他执掌江夏之初,他在将郡治从西陵迁往沙羡后,黄祖就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这黄鹄山上建立了一个重镇要塞,称为夏口。

在这夏口中,黄祖留下的兵马并不多,但却配备了许多投石机、弩机等大型远程杀伤力武器。

要是孙俨大军未拿下夏口,就想强行通过黄鹄山水域的话,那么在夏口中的江夏士兵,只需在山上发动这些远程杀伤力武器,就能给孙俨大军造成极大的损伤。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远程杀伤力的武器是专门针对船只准备。

一旦大量船只被损坏,不仅对孙俨大军的士气会造成极大影响,更会让孙俨接下来的攻城行动根本无法进行。

夏口这道防线,可以说是沙羡县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只要这道防线未丢,哪怕孙俨大军来了多少,在沙羡城中的黄祖,依然还是高枕无忧的。

去年孙策之所以击溃了江夏的绝大部分精锐后,还未能拿下沙羡城,就是因为当初他没拿下夏口这座重镇。

孙俨从未来过江夏郡,但他这次出征所携带的大多将校,都参加过去年的那场沙羡之战。

因此在战前,他们就提醒了孙俨这个严峻的问题。

而在知道了这点之后,知道夏口重要性的孙俨,就曾严令凌操,务必要在他的大军到来之前拿下夏口。

先锋嘛,本就是为大军遇水搭桥,遇山开路的存在。

而凌操在率本部兵马从西陵驾舟而来,来到了沙羡县内的重镇夏口后,

他看着那险要的黄鹄山,及那山上隐约可见的投石机,他的心中就不自觉的升起一道寒意。

一年未来,黄贼这厮又在山上多加了好几具投石机呀。

去年那场沙羡之战,凌操也是有幸参与的。

犹记得那时,先君孙策已经率军击破了黄祖的主力部队,正要率军继续一鼓作气拿下沙羡城时,却被这座黄鹄山所阻。

那时孙策麾下周瑜、程普、黄盖、徐琨、吕范等名将齐聚,而手下士卒刚打了一场大胜仗也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

但就是尽管如此,在孙策亲自率军连续猛攻的情况下,这座被黄祖视为最后救命稻草的夏口重镇,还是没有被孙策拿下。

后来坚持了半个月后,孙策看到夏口一时之间无法攻下,加上江东内部不稳,最后亦只能无奈退兵。

而时至今日,凌操再次故地重游,看到黄鹄山上那又加强了不少的防备后,他心中对这次拿下黄鹄山并无多少把握。

在他初来到夏口时,他就曾率军试探性的发起过一次小规模的袭击。

但毫无意外的,凌操连敌军都还没看见,就被山下投下的众多石头,弓箭所击退,还因此死伤了数十儿郎。

而在发起这次小规模试探性冲锋失败之后,凌操就暂时罢兵在山下安营,苦思良计。

思索了良久,凌操还是一筹莫展。

要想夏口这座重镇,最实在的办法便是强攻。

但夏口镇本就险要异常,加上镇内大型防御杀伤力武器齐备,要想强攻下,那实在是难如登天的事。

但孙俨的军令又不得违抗,

若是在孙俨的大军到来之后,看到夏口镇还未被自己拿下,其势必大怒。

就在凌操极为苦恼的时候,在他身侧的凌统看到他那烦闷的脸色,便问凌操道,

“父亲可是为如何拿下夏口担忧?”

凌操闻言看向这个令孙俨惊异的佳儿,他脸上难得的浮现了一丝笑容,点头回道,

“嗯。”

至于凌统此时为何会在凌操军中,而不在孙俨身边,

乃是孙俨认为虽然他看重凌统,但他不想凌统变成一株温室里的花朵。

要想让凌统有历史上的成就和能力,那么他就不便在一些事上太多看护照顾他,还是要让他经历历史上本该经历的事,这样他才能快速成长。

故而在孙俨此次任命凌操为先锋出征沙羡后,他便将凌统又还给了凌操,让其带在军中好生学习军务。

看着这个被孙俨都大为称赞的儿子,凌操老怀欣慰之时,心中也不禁感慨道,也许他吴郡凌氏就要在此子手中发扬光大了。

凌统见他的父亲为不能拿下夏口而烦恼,他顿时出言开慰道,

“父亲勿忧。”

“将军虽尚未亲临夏口,但他定然也听过此地的易守难攻。

父亲手中只有两千兵力,此次到来也未带来大型攻城器械,无法攻下夏口也是情有可原。

将军明断,是不会怪罪父亲的。”

凌统的宽慰之语却并未让凌操开心起来,凌操摇摇头,他开口对凌统言道,

“哪怕将军对我是否能拿下夏口,并无甚期待乃至怪责,但为了你,为父是务必要为将军拿下这座夏口的。”

听到凌操如此说,凌统的小脸上顿时充满了不解,

为了我?

面对这个早慧的儿子,凌操也不想对其隐瞒,他对凌统言道,

“前几日,吾曾将你被君侯赏识一事写信告于虞府君。

我本意是想询问虞府君,之后我该如何自处。

岂不料虞府君很快便对我回了一封信,你猜虞府君在信中说了什么吗?”

凌操口中的虞府君,乃是现任庐陵太守的虞翻虞仲翔。

虞翻是会稽余姚人,是当今江东政治体系中有着江东本土背景的,除了朱治之外的地位权势最为高的臣子。

虞翻乃是当代著名名士,知识渊博,而且因为自身背景的原因,对江东本土的将领颇多亲近。

他经常在孙策及孙俨面前为他们说好话,因此虞翻在一众江东本土将领中人缘颇好。

凌操早年受过虞翻提携之恩,对其很是信任。

所以在那日孙俨当众表示十分看重凌统之后,他就曾立即写信询问虞翻孙俨的深意是什么,他今后又该如何做。

凌统就算早慧,但也是不能猜出虞翻这种久经官场的人的心思,他疑惑得问道,

“虞府君,所言为何?”

而这时凌操在想起虞翻在信中说的话后,他的脸上闪过兴奋,他站起身来到营帐前将帐门关好,而后才来到凌统身前,激动得说道,

“虞府君言道:君侯恐怕是要大力起用吾等江东本土臣子了。”

凌操此言一出,凌统稚嫩的脸上瞬间浮现惊讶之色,随后浮现的是浓浓的不信之色。

凌统有这番表现,并不怪他。

实在是自先君孙策以来,江东本土臣子被来自淮泗的那些外来臣子,压制的太狠了。

就说在先君薨逝,今君继位后,孙俨的母亲吴国太当时就特地就召集了,当时在吴县的众多江东本土臣子,

她试探性的问他们,江东在孙俨的手中可以守住不。

而同样的问题,吴国太却从未问过那些淮泗臣子。

吴国太的意思很明显,她名为是问君侯可以保守江东不,实则是在试探当时那些江东本土臣子,看他们是否会对新君忠心!

幸亏当时在场的董袭,说出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才勉强打消了吴国太的疑心,

否则的话......

除此之外,在当初二张逆案发生之时,孙俨对那些涉案的江东本土臣子,尽皆族诛,而对涉案的淮泗派臣子,则大多从轻发落。

在数月前,丹阳全柔反叛之时,君侯起用的平叛将领,清一色全都是宗亲亦或是淮泗臣子,

一位江东本土臣子都没用!

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虽说孙俨英明,但在先君的影响下,他自身对这些江东本土臣子也没抱着多大好感。

知道这些的凌统,又岂能轻易相信虞翻所言,孙俨会突然起意重用江东本土臣子呢?

看到凌统那副难以置信的神情,凌操解释道,

“起初为父也难以置信,但虞府君在信中言道,今上与先君不同,今上在行兵时果决英烈,但在政务一事上,他更喜欢润物细无声。”

“将军虽然从未在外人面前透露过,要重用吾等江东本土臣子之意,但他先前所为之事,皆是为了这一步做准备。”

“例如将军纳恽夫人,用陆伯言守卫柴桑。”

“虽说那时因为二张逆案,江东动荡不安。

但那时将军已经扫平境内山越,有此巨大威望加持下,未掌兵权的那些乱臣贼子,将军又岂会真正放在心上呢?”

“故而那时将军行此二事,对外宣言是为了大局稳定,安抚人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还有将军任命虞府君为庐陵太守,当时张抚军张昭就曾极力劝阻,

但将军却言,虞府君大功在身不得不赏,你试想一下,若是先君尚在,有着张抚军的劝阻,虞公可为太守乎?”

“再加上将军近几日,在一众淮泗将领面前数次对你夸赞,难不成那些淮泗将领无早慧子嗣?

例如韩公公子韩综,就自幼与将军相交匪浅,又可见将军继位后,对其有多少亲爱之心?”

“将军所为这一切,皆有深意呀。”

凌操的一番言语令凌统脸上的怀疑之色顿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兴奋之色。

虞翻在江东本土一众臣子中素有名望,对于他的判断,凌统还是颇为信服的。

知道孙俨有这番提拔江东士民的意思后,凌统开心的跳起来,对着凌操言道,

“既如此,吾等之族将大兴也。”

众所周知,孙策临终留给孙俨的托孤之臣有三位,其中一位就是吴郡太守朱治。

朱治乃丹阳人士,明明白白的江东本土人士。

但他却能被孙策信重倚为辅政大臣,且从未对其起过疑心,不是朱治自身的能力有多高,

是因为朱治乃是孙坚旧臣,且在孙策危难之时一直在旁辅佐,

按古时的说法便是,朱治做了攀龙附凤之事。

而朱治现今不仅官居吴郡太守,位高权重,其之家族亦在丹阳郡中显赫异常。

其之子朱然现今更为孙俨信任,为太史副手一起镇守广陵郡,前途一片光明,可谓是父子俱显,

如今这样的机会孙俨有意给其余众多江东本土臣子,有着朱治一族的榜样在前,又如何能不让凌操父子心神俱荡呢?

但忽然,凌统反应过来,这一切又跟凌操方才所言有何关系呢?

凌统问凌操道,“既然将军有提拔吾等之心,父亲更无需担忧将军会罪责父亲无法拿下夏口。

而父亲所言拿下夏口一事,皆为孩儿又是为何呢?”

而对于凌统的这个疑问,凌操却并未回答。

他笑着抚摸着已经长到他腰间的凌统的头颅,他赞许喜爱的目光毫不顾忌的在凌统的脸上流转,

凌操看的很仔细,他的目光中还有些许不舍,他似乎是要记住凌统最后的样子一般。

凌操柔声对凌统言道,“你下去休息吧,为父一会还有要事要办。”

虽然觉得凌操今天有些奇怪,但凌统并没有太多在意,他听从凌操的话,离开了主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