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4章 铜管乐器(1 / 2)初唐闲公子首页

时间一天天过去,五千贯的资金已经到位,唐志布置的计划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因为昭武商人在长安街大肆扫货,长安城的糖条很快就断货了,很多商家急忙到扬州调货,发现扬州的糖条也卖断了,只好和商家定好明年收货的数量和价钱,最后就连这个也没了,这才发现不对劲。甘蔗是一年生作物,每年从春天开始下种,甘蔗成熟期都是中秋节前后,甘蔗的销售时间是从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上市到第二年的清明卖完。不过今年看来不用了,今年的甘蔗全部会加工成糖条销售一空,连带着全国的蔗糖都会大涨,明年很多庄园和庄户人家都会考虑种植黑皮甘蔗。

唐志和康有义商量好了,目前康有义只能把白砂糖销往西域,华夏之地他暂时不能插手。月饼糖浆的熬制方法和白酒酿造技术也给了他一份,准备到中亚去做月饼和白酒,销售到西亚各地,到时候都不知道会有多疯狂。

北方地区,特别是甘肃、青海、内蒙和东北这些苦寒之地,那里的人都爱喝酒,俄罗斯就更不用说了。寒冷并不是这些人爱喝酒的唯一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打发时间,尤其是漫长的冬季,一般都在半年左右。那冰雪覆盖的寒冷长冬,不适合人们在户外活动,人们也就只有猫在家里了。连续半年的时间呆在家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呢?男人喝酒,女人唠嗑,喝得醉醺醺的,时间也就好打发了。要不然闲着没事就会打老婆,影响家庭团结。

唐志现在开始组建女子十二乐坊,还好潇湘馆的姑娘们对于乐器都掌握得不错,一个人至少会几种乐器。曲目都分发下去让大家练习,独奏、合奏、配器、编曲,唐志都要参与指导,唐志只是半吊子,知道大概的旋律和编曲,还好吴老是个行家,只要唐志哼出一个大致的轮廓,他都能整理完善。

十二乐坊的服装倒是要好好考虑,除了唐朝的仕女服,唐志还准备了旗袍、白领短裙、爵士舞演出服,显得青春妩媚、性感动人,顾四娘请来乐坊的老裁缝配合唐志设计和制作。

自从汉武帝打开丝绸之路,西域的音乐和乐器就开始传到中原,许多世纪以来,欣赏西域音乐的人在中国各朝代都大有人在。在隋代,欣赏西域音乐的社会风气尤其盛行一时,而这种风气也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在唐代,西域诸国处于唐朝政权的控制之下,所以西域音乐也可以说是被唐朝“俘获”来的,而到了后来,唐朝政府便要求西域诸国将音乐作为“土贡”贡献给朝廷。在唐朝的宫廷演奏者当中,大量地吸收了异族的管弦乐队,在非正式的宫廷燕乐演奏的场合,往往都有异族管弦乐队为唐朝的大臣和藩属演奏。

相比较而言,在“正式的”仪式上,则要求用中国古代传统的乐器,特别是要求用钟、磬、琴等古典乐器来演奏传统的曲调。到了隋唐的时候,琵琶、胡琴、筚篥、月琴、拍板、弹拨儿、唢呐、箜篌、腰鼓、羯鼓等等中亚风情的乐器大行其道,歌伎演唱诸如《突厥三台》、《南天竺》、《龟兹乐》以及《望月婆罗门》这样的曲调。这些歌曲大多数都是在异族人的影响之下,特别是在那些充当“土贡”的异族乐人演奏的乐曲的启迪下创作出来的,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不过是印度的《婆罗门曲》的改写本。

有这么多乐器可供选择,唐志把后世的十二女子乐坊演奏的《赛马》、《十面埋伏》、《茉莉花》、《敦煌》、《梁祝》等一些曲目和舞台造型全部搬过来。虽然是合奏,但是其中也有主次之分,当然领奏大出风头。

潇湘馆的姑娘们没想到琵琶、二胡还可以缠在腰上,还可以边演奏边表演,四面伴奏烘托,加上曲子给力,那个气场比自己一人强多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古筝的《春江花月夜》、琵琶的《十面埋伏》、二胡的《二泉映月》、笛子的《鹧鸪飞》、唢呐的《金蛇狂舞》、洞箫的《妆台秋思》……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曲子,谁要能够领奏独奏,可就名声大振了。

于是为了争夺领奏的位子,姑娘们绞尽脑汁,还有人找到唐志,最后都被他推到四娘那里。姑娘们慑于四娘的淫威,战战兢兢,一时间潇湘馆的歪风邪气一扫而空,讲文明、讲礼貌、讲和谐的新风尚在潇湘馆蔚然成风。

除了十二乐坊,唐志还要训练那帮学徒们的武术表演,《中国少年说》、《中国功夫》、《男儿当自强》,这些节目的武术动作不容易完成。不过这些孩子的基本功扎实,很快就能上路。

唐志看着这帮孩子实在不错,准备教他们一套南拳,这是为了将来舞狮做准备的。南派舞狮的动作都是从南拳演绎而来,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最著名的当然是佛山黄飞鸿的醒狮,看过《黄飞鸿系列·狮王争霸》,对于佛山的舞狮可谓印象深刻。

醒狮本来叫瑞狮,因为“瑞”字的粤语发音和“睡”很像,在清朝末年很敏感,所以改为醒狮。唐志在文武学校也学过舞狮,他舅舅还专门请了佛山的教练作指导,有的公司商场开业,老板专门要求舞狮表演,所以学校什么钱都要赚,什么都得会,要不然很难维持下去。

唐志学会的那些舞狮动作都是烂大街的,但是放在大唐就成了稀罕货。说起来东土本来没有狮子,后来凿空西域,狮子就从西域传过来了,随着佛教的传播,狮子也开始为震旦人所认识。释迦佛的宝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就是狮子的意思,释迦佛说修炼佛法要像狮子一样勇猛精进。文殊菩萨的坐骑也是一头狮子,人们就认为狮子能够镇邪,所以狮子作为瑞兽受到大家的喜爱。

大唐也有狮子表演,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北狮,形象和南狮不同,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舞狮者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看起来就是惟妙惟肖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南狮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南狮的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型态,一般只会二人舞一头。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帘、嘴都可动。严格来说,南狮的狮头不太像是狮子头,有人甚至认为南狮较为接近年兽。

南师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寳、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

这个时候把佛山的舞狮重新出来,一定能给大唐这些土著一个惊喜,不过中秋节是赶不上了,上元节还是可以的。这些孩子里有不少好苗子,培养一下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