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一十五章:长安盛景(1 / 2)黄天之世首页

明月初上柳梢头,火树银花灯如昼。

夜色渐深,长安城中却仍然是人声鼎沸。

宵禁令连除七日,七日的时间是举国同庆之时。

天下安定,四海昌平,战事已休,甲兵入库,盛世已现,如何不让人感到憧憬。

除去值守的警察和长安城的卫戊部队之外,其余的军兵都得到了整整七日的假期。

那些值守的兵丁也都并非是七天之内都需要值守,自然也是安排了换防之人,这是举国同庆之盛事,自然不能让其一直坚守岗位。

许安从陈都班师回朝,一路上的行踪并非是什么秘密,所有人都清楚大军的行踪,京城几乎是一日三报。

回城之后的庆祝自然是必不可少,回城之后将会解除宵禁,举城欢庆的消息自然也是早早就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

长安城内,所有人都在等着许安班师回朝的这一天。

而这一天,正是今日。

长安城中各处工坊、里坊务工的人早早的放下了手中的活计,白日繁忙,但是夜晚的时间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

平日里有宵禁,只能闭户在家早早入睡。

原本长安城的晚间,向来是寂静无比。

只有打更的更夫,以及巡逻兵丁经过街头巷尾之时,才会发出些许的声音,打破宁静。

一年之中,只有在新年之时才有几日解除宵禁的时间。

如今宵禁解除,长安城内一片欢腾,灯火通明,恍若白昼。

这样的盛会,如何不让人心旷神怡,如何不让神向往之。

鸿胪司内,此时也是一片喧腾,与外界一般无二。

鸿胪司隶属礼部,为礼部四司之一。

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

故汉设大鸿胪,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之事务,所辖诸王入朝、郡国上计、封拜诸侯及属国首领等,多与礼仪有关,后遂变为赞襄礼乐之官。

原本许安是设置了外务司统管此事,庞渤就是外务司的首任司长。

不过在确立了三府六部之后,外务司也就此改为了鸿胪司。

除去鸿胪司,如今的职责,比起此前的外务司要更多,权柄也要更大,隐隐有礼部四司之首的风范。

鸿胪司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权力,地位隐隐成为四司之首,完全是因为如今明庭如今拥有着,远比先代更为广袤的土地所导致。

鸿胪司中,人来人往。

不时便有抱着文书的文员从长廊处快步走过,又或是见到有人走出一处阁楼然后又迅速的转入另外一处阁楼之中,所有人都是行色匆匆,都没有停留哪怕一息的时间。

一名身穿着蓝锻官袍的青年官员手持着一封文书,走过了转角,但是却是被一众服饰各异的使臣拦住了去路。

“大胆。”

那蓝袍官员眉头微皱,横眉立目,呵斥道。

“鸿胪司内,竟然敢拦阻道路,还不速速让开!”

他叫蒋雨,是鸿胪司的少卿,现在还有公务在身,这要是没有按时完成可是要被礼部责罚,万万不能拖延。

这些人的服饰各异,其中有些人他也认得,是藩属部落和国家的使者。

听闻了呵斥声,那些使臣皆是一惊,有几名的胆小的使者已经是连忙退开了道路。

番邦之国,从属之部,许多皆是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

对于这些藩属部落和国家的使者,他并没有丝毫的和颜悦色。

上国官员自要有上国的威严。

如今明国共有八省十四州,内中组成的人口来源极为复杂。

十四州原为汉地,开发完善。

但是就算如此,在并州、凉州有乌桓和羌氐等部族。

而在幽州则有乌桓、扬州有山越、益州有南蛮诸部、交州也有百蛮。

而在作为屏障八省内外,更是部落繁多,还有一些番邦小国。

东夷、北狄、南蛮、西戎,大小国度、番邦部族多达上百之数。

北疆的鲜卑、呼揭、丁零,南疆的骠国、盘越、掸国、西域的车师、乌孙、龟兹等等。

其地域虽然大多派遣了官员管辖,也被纳入了版图,但是不少的地方还是让其代为管理,实行的土司制度。

这些土司、番邦属国都被按照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评级,然后册封为土司官员,授予职位。

他们不仅需要缴纳赋税,还需要定期上贡,甚至还要贡献兵员,提供军队,作为屏障,以为先锋。

而明庭要做的,只是提供保护,开放贸易。

能够有资格在长安常驻使臣的,也只有那些稍大一些的番邦属国,但是就算是如此,这一数量也达到了四十余部,足以见如今明国国威之盛。

而一些并没有上表臣服的外国,也在鸿胪寺内拥有专属的使者馆。

而除去掌管番邦属国、他国外交之外,凡国家大典礼、宴飨、经延、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等也皆由鸿胪司处理。

正是因为如此,权柄日重,鸿胪司如今才有了礼部四司之首的名号。

“上国天官容禀。”

一名身穿着锦袍,腰挂着铃铛的使者神色虽然惶恐但是却没有让开道路,而是硬着头皮仍然挡在前方。

那使者的语调颇为奇怪,但是汉话说的确实不错。

“我等听闻上国天君领军返朝,请问何时才能收到召见,与我等交接的官员说好今日告知我等,但是不见踪影,我等无奈不得已才拦阻天官。”

官方的称呼之中,许安都是以道君的身份出现。

那些流传于国内的传言之中,不知道为什么也传入了国外,一些部族和国家真的以为其是天神,所以都是口称天君,而后天君的称呼便开始流传了开来。

到现在,在这些番邦属国之中,都是口称上国天君来代指许安。

“我等也是怕觐见之时,失了礼仪。”

那使者拿起手帕擦了擦额头之上的汗珠,他是龟兹的使者,对于汉地的文化颇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