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站在山顶上,漠视刘胤龙离去,同时他自己也化作一团清烟消散在泰山山顶。
现在学艺有成,该去做什么,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
到底是招兵买马,还是投奔某一位诸侯,这是一个人生选择。
没有根基,但却正值乱世。
刘胤龙一边走,一边思索。
别的不说,就说他那兵工厂大仓库,现阶段能够开放的,只有食堂与尘封已久的冷兵器。
以他现阶段的体魄实力,或许相当于三流武将。
一旦道术加身,即可在一段时间里,刀枪不入,实力堪比二流。
南华传授的三卷天书中,并无任何武技,泰山位属于大汉十三州之一的兖州。
此地有什么高人,他不清楚。
但他必须要尽快回到有人的地方。
黄巾之乱并未开启前,洛阳还是安全的,若是能够获取一官半职,最好能弄到一块领地,到时候就能有能力招兵买马,争霸天下。
双肩背包被遗落在泰山山顶,既已筑基,刘胤龙自然可餐风饮露,大半月都不需要进餐。
正常意义上,第一次踏足大汉领土。
走在泥泞的道路,若是有人看到刘胤龙,一定会惊呼出声。
他的双脚,几乎没有沾在土地上,而是半漂浮向前滑行。
一连三天都没见到半个人影,让刘胤龙觉得有些烦闷。
民生疾苦。
此时泰山郡正值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沿路,能看到许多难民,在慌不择路的逃荒,刘胤龙在密林里,看到这一幕,赶忙混入其中。
“这位老丈,不知泰山郡所在是哪个方位?”
用些许银质材料,在某位富商手中换来一身锦袍,刘胤龙此时已经有翩翩少年的感觉。
逃荒人群一呆,狐疑的看向他。
但见刘胤龙谈吐不凡,哪里敢怠慢,连忙站起身说道:“老朽劝少年郎不要在去泰山郡,大旱半年多,可谓寸草不生,我们都是前往兖州东郡,希望刺史大人能让我们重新安身立命。”
刘胤龙若有所思。
天灾人祸,眼前这些队伍,若是能收服一些手下,对他而言或许非常简单。
只要登坛作法,即可呼风唤雨,区区旱灾并未被他放在心上。
但是时间不对。
没听说过这里会有旱灾。
要知道泰山所属乃是后世的山东,沿海城市居多,最惨也不会出现旱灾。
怪异。
刘胤龙并没有可怜谁,既然知道方位,依照判断,根据自己现在的脚程,大概三五天,即可赶到洛阳。
但是看这些饿殍,昏死,饿死在路上,他也无法漠视。
沿路取出兵工厂储存的些许粮食,分给一些民众,又运用符水救治百姓,顿时飞快的聚起一些乡勇。
“刘先生真乃善人!”
“我等谨记刘先生大恩大德,若非天灾,降下祸乱,我们也不想背井离乡,这一饭之恩,我等铭记在心。”
一处聚集地。
逃难的百姓,受过刘胤龙恩惠的,不在少数,哪怕只是几斗米,但至少能让他们不至于饿死,能够坚持赶到兖州,到时候相信官府必然不会让这些难民失望。
刘胤龙笑而不语,这可都是人心。
“我等愿意追随恩公,希望恩公不要嫌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