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村庄的饥荒年代(1 / 2)随缘三部曲首页

现代生活的富裕,难以想像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时的饥荒岁月。父母曾经告诉过我们那些年代的故事。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们村的经济十分萧条,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农民生活一片混乱,虽然没有“朱门酒肉臭”,但却出现过“路有冻死骨”,完全可以说是鸿哀遍野。

大哥出生那年,生产队里按工分分粮食,家里已经没米了,等着父亲到生产队里分到粮食下锅,可排了一天的队伍,分到才是几斗米。

白花花的大米,是多么诱惑人啊,那时村庄基本人看到大米都两眼发直,甚至比白花花有银元更具有吸引力,毕竟那段时间,有时用银元也无法买到大米。

看着孩子,母亲早已饿了,这么点米,只能下锅熬点粥吧,如果做米饭,几餐就没有了,可怜的孩子,在这年月出生,可怜的村庄老百姓,在生产队中劳碌一年,收获就那么一点点!

那时水稻产量不高,人们吃大锅饭的生产积极性也不高,反正出工就是了,做多做少一个样,与村书记关系好一点的,报个到就可以消失了,如果别人顶撞,好呀,你顶,等你需要办事的时候,倒霉就是你!

爷爷与父亲都是老实人,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干活,那些搞脑子的事完全不会,任凭那些狡猾的人舞私作弊,由于目不识丁,只能认识自己的名字,能看懂当天的记录,然后就由别人怎么操作了。结算的时候,明明知道别人的工分比自己少,可最后得到的是别人的比自己的多,这些都与村支书有关,他们可以一手摭天,想要你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他们的势力大,而且还会收买爷爷的“兄弟”,他们得到好处后,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有了利益就不管爷爷与父亲了。

那些年,那么点粮食根本无法解决不了大人的温饱,哪还能分到小孩,没办法,父母只能节省粮食,喝粥吃野菜、草根。

像父亲这样的人村里大有人在,因此只能忍气吞声,只能义愤填膺,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这一切忍忍就会过去了!

尤其是爷爷,年轻力壮时,凭自己辛勤的双手,利用多余的时间去开垦荒地,种的粮食就比较多。那时父亲们也很勤劳,每天只知道跟着爷爷早出晚归,又没有别的技术能在村里赚到钱,只好凭双手把家庭建设好。解放农村时,解放军到我们村,要求村民提供粮食与住宿,爷爷二话没说,打开粮仓任凭解放军自己去取,把自己的房子给他们住宿,自己带着孩子住在储物室。这事县志有记载,不久前村民微信截图发出来我看到过,的确有爷爷的名字。可是当解放军离开后,爷爷所有付出就变成了村里别人的功劳了。也许当时经过村里的解放军记录有我爷爷的大名,那时不知是谁呈报到上级了,爷爷的大名才未被抹去,倘若不是解放军记录的,估计爷爷的大名一定会被换成村支书的大名!塔axia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