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般天地,陈少山再次劝九重阳老先生要慎重,说,那可是二百两银子呀。
九重阳好像犹豫了一回,并不是心痛银子,说,这里是三义庙,就凭此处千年存在一个天义、地义、人义,老先生也不会欺我。
老胡拿出一块半旧的黄绫裹好玉具,交,到了九重阳手上,说,老先生您这话就对了,俺们头上顶着义,不为义字着想吗?二人交割完毕,老胡唤来既要收工的泥水匠们,然后给了泥水匠们一百两银子,胡老头从泥水匠头目手中要过欠契,撕去了纸条,九重阳对欠契也看得分明,陈少山也是一头雾水。
众人散去,这一老一少外乡人拿了哪玉冠,立在古城三义庙前,细观古庙,巍峨壮观,三义庙又称聚义庙顾名思义,因义而聚。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因一个义字聚合起来,古往今来无数江湖客,因为关云长有一个大义胸怀天下,才拜他为圣,难道发生在关羽斩蔡阳的故里,当今的世风没有义字了?义字变成了利益之益,九重阳愈确信玉冠不假。
就在这个时候,大殿中掌起灯烛,烛光照耀着庙中神塑,关云长携二皇嫂拜见刘皇叔的金泥清晰映照而来,武圣人那义薄云天的神情,愈加威吓,显得丝毫不容亵渎。
微风吹过,九重阳顿感一丝惊骇,突然转过神来,就凭神庙大名,立庙者敬奉关公爷耿飚坚贞,砸玉冠之剧纯属子虚乌有了,即便砸玉冠这个故事成立,哪玉冠早也应该砸碎,何谈再有真冠之说。
九重阳这样推测着,此冠赝品无疑,但是,又一想,适才卖冠时哪景况又做何解释?而且“民间风俗议”中所载,戴绿帽子喻为夫妻间妻子妄为红杏出墙,辱没其丈夫获其妻子外遇却如绿头乌龟缩颈不敢言,始作佣者源于汝南郡古城小县曹操赠刘备之绿冠传言。
九重阳鬻此冠,正是相信了“民间风俗议”之佐证,试图解开关云长与二皇嫂在许都一十二年的真实关系之主要情由。
九重阳手中玉冠到底是真的吗?果是几个泥水匠在古城三义庙山门下挖掘的?非也。
原来,九重阳在古城哪家“千年红烧肉店”饭铺吃饭时,讲起红烧肉的事,他提到野葵这个佐料,哪掌柜问他野葵是何物,九重阳就是封口,掌柜的已是十分不悦,到了下处又听他和陈少山相谈古城西北王陵有青铜鼎的事来,料定他们可能是一伙盗墓贼,自想,你们不给我透露红烧肉中野葵哪个佐料秘密,反正我做的红烧肉也没人言不是,再者,你品鉴我的红烧肉缺少野葵哪道材料,我还讥笑你是故意卖弄,没有野葵哪佐料,我家红烧肉不也做了几百年生意,掌柜的越想越气,便把九重阳和陈少山到古城诡谲之旅,告诉了买古董的老胡,希望老胡教训这一老一少一顿。
老胡心里有了底,九重阳带陈少山在古城镇道国遗址处四处转悠,也引起了胡老头注意,想必这两个外乡人来这里果真有所图,日夕派人跟随了他们,打起了他们的算盘。
那日,眼线见九重阳和陈少山这一老一少从附近的楼岔小庄出来,往古城镇方向走来,眼线事先向胡老头通报了情况,事也凑巧,几天前下大雨,雨水淋塌了聚义庙门的一处,几个泥水匠正在哪里修补庙门,
胡老头接到消息,断定他们大概要入城。聚义庙就在镇东门口外侧,是九重阳和陈少山入镇必经之处。
胡老头便走到修筑古刹门膀的众泥水匠面前,说,大伙今晚想到馆子中吃红烧肉么?
众泥水匠干着活,说,胡老先一辈子,掉下一枚钱,想粘起两枚,如今发起了那般高烧,讲起胡话来。
老胡笑说,非为胡诌,如此这般。
众泥水匠听过胡老头一番妙解,也都嘴馋,有了想吃那碗红烧肉的心情,大家钧说,一切听从您行事。
胡老头先命一个泥水匠,将事前预备好的一顶翡翠玉冠侵泡入正在施工的泥水中,然后拿出来再对玉冠撒些泥糊,重修放倒买卖的摊子上。又与大家一起写了一个买卖玉冠的假契文,各自押了指纹,老胡再三强调,这是一个诱敌之计,大家不可把这契文当真,若果事谐,自然会给大家银两,不谐,只作废纸,众人含笑点首。
胡老头说,待二人来到这里后,众人不许做声,也不要瞅他们,全装作没有这件事发生,各干手中活,大家凭看我眼色行事。
其中一个泥水匠问,他们要是从这里走来,不看我们,不问我们,我们该如何是好?胡老头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们要从这里经过,不看不问古董摊子,说明人家就不是这路人,咱也吃不了人家的红烧肉,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白忙活了。
众人笑起,挖下水坑,专等这一老一少来跳,九重阳和陈少山到了古城镇城洞门口,九重阳骑着驴原是进了城,大家非常失望,皆以为没有了戏,就在大家失望的时候,陈少山走在后,只顾看庙中景致,也将度过城门,其中一位泥水匠急中生智便在陈少山脚下急忙丢下砖块,恰羁绊了陈少山,哪泥水匠也顺手扶了欲倒之人,并把古董信息不失时机传递给了那个煞星。这才搬演了此幕。古人说,不是知音不想闻,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三国故事刘关张河北桃园结拜后,举起造反大旗被曹操官兵在山东击溃,兄弟失散,天不灭刘,十二年后,刘、关、张再次聚义,地点就在古城镇,因为关云长携皇嫂在曹营一十二年,与皇嫂同吃,同住,便引起许多无事者匪夷所思的猜测,于是古城镇留下了“砸玉冠”的传说,胡老头是古城镇本土人从少年就在聚义庙门前做古董地摊生意,他自然明晓本地的风俗民情,对“砸玉冠”的传说在清楚不过,也就利用这个传说,到南阳镇平特别定制了一批高仿玉冠,不知蒙骗了多少慕名这个故事而来的外地客人。
九重阳在这里翻身落马栽在几个骗术不高明的乡民手中,这对摆古董地摊的老胡来说并不奇怪。几十年来,他如戏台上优伶重复那本砸玉冠一样,演得次数多了就成为了明星,痛惜九重阳老先生一生浸淫在真正的古董中,打了眼,大约是如陈少山所估,老先生精于倒斗接触的赝品少,反为赝品迷惑,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原是极对。
多年后,陈少山回味这件事的始末,直至后来他去了襄阳九老先生的故居水晶谷,见过九老先生及他的众徒儿,才知九老先生收购哪件玉器是假品。
关于红烧肉中野葵那个佐料,陈少山得到“鸡骨白”那本书后才查到野葵的名字,就是山里红学名山楂,该果熟后,色红,味酸甜,是判定道国正宗红烧肉的唯一食材,为什么那个自称古城红烧肉传人的掌柜不知野葵是何物,陈少山至今也没想明白。
当晚,九重阳老先生接到飞鸽传书的急信,让他迅速回谷,老先生告别陈少山带着玉冠离开了此地,陈少山也回了朗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