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春桥怀旧(2 / 2)玉藏燕魂首页

陈少山笑了笑,吹牛说,我是一个会看风水的人,小姐姐信不信?姑娘紧忙笑说,信,信。也许陈少山从洗衣服姑娘身上看到了守瓜女孩的身影,对她多了一份爱抚,便把捡拾的青铜镞分给了哪女孩一半,姑娘接过宝贝,喜出望外,不知如何感激陈少山,竟忘了男女有别,抓着了陈少山的手,一个劲不放,十分感谢。直到她握痛了陈少山的手,陈少山有了反应,姑娘才红了脸,害羞起来,但依然大着胆子笑说,哥哥要是到俺庄,来俺家,俺管你饭吃。陈少山向她挥挥手便离开了三孔桥。

陈少山到了九重阳面前,先是喜笑,双手恭敬给老先生作了一揖,拜上三拜,按着适才洗衣服女孩的话套了一句,老先生是神仙下凡了。

九重阳捻了胡须,呵呵笑起,说,老夫就是吃这碗饭人,此区区小事何足道哉,孩子,我就点破哪里有古器的这层玄道,你看,哪河湾石子滩周围,在此地方圆十里是最高处吗?陈少山点头,说,这也不能证明哪里就有铜镞呀,九重阳说,不错,但它形成了此处有铜镞的先决条件,石滩处北岸有几座形似烧砖瓦的窑炉,哪便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烽火台,这里又横着一条河流,此处当是道国城繁盛时期的外城大门首,自然是道国兵马和外敌争夺城池的聚焦地,我才如此判断哪河漫滩里有青铜镞的可能性。

陈少山观过三孔桥附近的地形,也信服九重阳老先生分析得倍致,佩服先生慧眼,思起古代这里出过一个桃花夫人,想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外来人侵入淮地后,怎样把这里的女孩掳走的情景,心里很不爽,再看三孔桥上哪株鲜艳的桃树以及桥下洗衣服的哪女孩,生亦逢时,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但又联想到守瓜女孩的不幸遭遇,却也信,如今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了。

二人到了道国故都,这里早已易名古城,旧址荒废,新邑也没有了昔日王侯城邦的辉煌,只是成了一个乡村大集,此处与朗陵城相比冷清了许多,陈少山很觉扫兴,九重阳兴趣浓增,他自信道国城遗址一定隐藏着许多神秘故事,此一行程莫不是为揭开这道神秘面纱而至。两人在街面转悠,到了一家食铺前,门斗匾额写“千年红烧肉古店”两边有一对语。

上下五千年仅尊大肉为佳馐

纵横八万里普天席面上此菜

九重阳看了招牌便停下了坐骑,那时掌柜的在店外招揽生意,见二人到来,热情迎进客店,给二人选了一处临窗的雅座。

九重阳和陈少山坐下,茶水未上,老先生凭轩向外一望,对面西北数里处的老龙圈王陵苍茫尽入眼底,九重阳兴奋得不由捶了一下饭桌,拍手说,此处好一个息风止水之地!

掌柜的端茶水到来,听见老先生如顽童惊叫,顺着他目光望去,自忖,老先生如此激动莫非看到了什么仙气,发现了风水?倒没怎么留心九重阳适才吆喝,只顾了自家生意,笑问,二位客官吃些什么?

九重阳要了两碗红烧肉,一坛红薯干烧酒,掌柜的端过酒菜,九重阳喝下一杯酒,一偿哪红烧肉,对掌柜的笑说,师傅,你是外地人来这里做买卖?

掌柜的十分吃惊,故意绕个弯说,您是本地人不认识我?

九重阳笑说,我是说,您的手艺不错,就是还差那么一点味道?论起来这碗红烧肉,还不是真正古城红烧肉,我才想您可能是新来这里开饭铺。

掌柜的一听,也是吃惊,自忖,我家红烧肉门头在古城镇不知立了多少年,传了多少代,我在古城镇土生土长,方圆百里的排场人没有不认识我,绰号“肉红烧”,怎么这个外乡佬吃了一口饭菜说起这话?又思忖他适才所说,此处好一个风水宝藏地这句话,再看九重阳外表不俗,岂非一般游客,一时也没说什么,对九重阳和陈少山笑了笑,自去。陈少山尝过佳馔说,九老先生,你适才的话让掌柜闹了个脸红。九重阳说,我是品了这肉味才下结论,这肉味缺了一项东西。

两人说着话,少顷,掌柜给这一老一少加了两个小菜,十分谦虚向九重阳讨教,他家这道菜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九重阳言起一个掌故,他说,道国城是一个平原与低丘的结合地带,这里野猪久负盛名,当年五侯争霸时期,楚国国王降了道国侯王,楚王在此地接受道侯奉馐,楚王欲餐道国野猪肉,道侯便吩咐最好厨子炒制,因为野猪肉难熬难炒,厨子生怕炖得不熟,也是厨子心惧,炖肉烧过火候,把肉炖焦了,厨子想再换肉,又没有了鲜肉,不知如何办,这时厨子娘子携了野葵来到厨房,见厨子正在忧愁,吓得要死,问明情况后,她一激灵,想到了一个办法,把炒焦的猪肉和野葵一起上锅蒸来,到上菜的时候才掀开蒸笼上这碗肉,为了遮掩炖焦的肉色便用黑色小碗盛装了肉食。

楚王和道侯皆未见过这种炒后再蒸的猪肉,只是见肉色红白,品尝起来肥而不腻,逐夸赞了厨子手艺不错,这种猪肉做法也便传开来,后来称作了“红烧肉”。

九重阳讲完这个故事,对那个掌柜的说,做红烧肉大约需十二道工序,你的菜肴从外形上讲工序也够,就是却独缺了一种野葵味道。

饭铺掌柜恭敬问,野葵是一种什么调料,九重阳笑而不答。

饭铺掌柜再三询问,九重阳始终没有说那个调料名称,也许九重阳也不知野葵是什么东西,这下惹恼了那个饭铺掌柜。

不说九重阳如何惹恼饭铺掌柜,待掌柜离去,两人在轩窗下依然饮酒吃着古城佳荤,九重阳对陈少山夸耀说,老朽在这里吃饭,也能观看到西北处哪厚土下有一陵寝,墓中排列了七个艮山坤向的青铜鼎。

陈少山十分佩服九重阳先生的博学多才,再次提起拜师,九重阳说,非是老朽不愿收你为徒,如今老朽已金盆洗手,不在过问倒斗事宜。

陈少山不能勉强先生收他为徒,从九重阳先生的行动中,一感觉出他一个闲远野鹤之人,全身心浸泡在了倒斗之外的精神境界中,也十分崇敬老先生无欲无物的心态。

二人在古城小镇盘亘了几日,九重阳便托底向他实地教授了“青龙转案”、“北风吹海螺”、“前井后桥得元戎”之葬墓心法,陈少山一一记在心中,十分感激老先生倾囊相助。

两人瞻观完风水,又到古城镇西北旧烽火台凭吊一番,回城时走过一个石桥,见桥板上刻有一个象棋残局,九重阳闲话中对陈少山言讲了这个残棋名称和破解之法,并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二人从石桥离去,约行一里远,来到一个小村,村口石碑上,刻有“楼岔”,二字,方知这个村庄唤名“楼岔”,石碑上有一对联。

此村无一楼,却在天中显高名

人间多争锋,应有明理当低言。

九重阳十分心奇这个村庄名字,观偏整个村子倒真是无一处楼宇,便动了好奇之心,他和陈少山一起向村内走去,希翼能向村民打听“楼岔”庄名由来,走到村中间,在一坐门楼外停下了脚步。

这家门户中等,大门敞开,四合院,青砖布瓦罗汉房,院内堂屋门首狮子门墩旁放了两盆白色牡丹,春娇开得正热闹。

二人进了院门,呼唤多时,无人应答,陈少山眼快,见花盆边放着个剧本名唤砸玉冠,他拾起剧本交给了先生九重阳,老先生粗略观看了一番感觉荒唐可笑,向陈少山讲述了故事内容主家一时无人,二人亦不敢久留,放下剧本离去。

两人到楼岔小庄原本是打听这个小庄名字由来,没能听到这个小庄奇怪名字的故事,无意看到了一个剧本让九重阳颇感兴趣。

九重阳走着想着砸玉冠中的故事内容对陈少山说,剧本的前半部分说的是三国时,关云长和二皇嫂在曹营许都一十二年,同吃一锅饭,同住一厅堂的事情,天下皆知。

陈少山也看过三国绣像画册,对上面的内容自然也是分晓,说,关云长到底是个义薄云天的铁骨铮铮爷们,十二年和二皇嫂住在一起竟无尘心,难怪天下称他为爷。

九重阳说,话虽如此,剧本后半部分,说了刘玄德与二弟关云长、张翼德及二皇嫂在古城镇就是我们现在游览的这个地方,重新相会后,曹操派使臣到这里送给了刘备一顶绿帽子,说关云长和二皇嫂之间有暧昧之事,难道是曹阿满为离间他们设下的圈套?

陈少山说,无风不起浪,曹孟德即使是设下离间计这个圈套,恐怕这圈套也非空穴来风,必有他设哪圈套的理由。

九重阳也同意陈少山的说法,一老一少谈论这剧本情节向古城小镇走去。